|
许多问题根本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就思考接下来的工作中。
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出现在那个环节,并做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问题的产生,如此便不会造成成本的消耗,更会提高工作效率。
预防性控制比事后解决问题重要
=====全文目录=====
一、概论部分
二、防止不良品再发生的方法与思考方式
三、防止不良品再发生的课题研究方法与思考方式
四、防患于未然
五、实现双赢
=====正文节选=====
一、概论部分
1、基本概念
1)产品质量不良分为两种,规格内不良和规格外不良。规格外不良就是我们常讲的产品不良,即不符合产品固有特性的要求;规格内不良是指规格本身不标准,比如下导管的公差要求不得超过2mm。
2)质量不良和操作错误(检测中发现的不良与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错误)
3)不良率定义
4)抽检样品
5)抽检总量
6)生产批量
7)不良的再发性和延伸性
8)全面管理到重点突破的思考方式转变(防止不良品发生)
2、不良品控制的目的与方法
不良品控制的目的?
答:提高产品的整体品质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竞争力,增强客户信心;促进公司业务增长,改进经营状况;
不良品控制的方法是?
答:先识别后控制,最后预防。
3、监控范围
4、不良品的控制流程
1)识别
2) 标识
3) 隔离
4) 记录
5) 评审:当量较大时,或对公司信誉与资金 影响大时须评审。
6) 处置:包括以下几种:降级、报废、返修、让步、纠正预防措施。
5、识别不良品
识别不合格:判断产品合格与否的依据或标准
1、产品标准
2、客户要求
3、工艺文件
4、检验文件
5、样板或有效的封样
6、上级的交代与叮嘱
6、标识不良品(1)
6、标识不良品(2)
检验状态的标识
标识“待处理”或“不合格”的标识。
生产班组:不合格的半成品与原材料要标明“待处理”或“不合格”的标识。
检验员在随机卡、流程卡或“返工单”的相应项目标栏内盖检验章,作为“不合格”标识。
其作用是:具有可追溯性。
最终检验:--------不合格牌标识。
-------或写明(注明)不合格现象,如(漏电、拉裂、少孔、搞错型 号、严重压痕、少工序、用错材料等)
…………
以上贴子只是内容提要,完整祥细的内容在下面附件中,请下载后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