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仓库管理的工作流程中,盘点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它就像我们对仓库这个“大家庭”进行的一次全面体检,能够让我们清楚地了解仓库的真实状况。
现在,我们即将开启第一季度的盘点工作,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个盘点方案,我们将从准备、实施、核对、报告这四个阶段详细展开。
一、 盘点目的
1.1准确掌握仓库库存数量
确保公司财务账目的准确性,为财务报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通过盘点,核对库存实物与账目记录是否相符,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数量差异。
为企业的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和销售计划提供准确的库存信息。
生产部门需要根据准确的原材料库存来安排生产进度,销售部门要依据成品库存制定销售策略。
1.2检查库存物品状态
了解库存货物的质量状况,如是否有损坏、变质、过期等情况。
对于发现的问题货物,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如进行维修、报废或者促销处理。
核实货物的存储位置是否正确,便于提高仓库的管理效率。
合理的货物存储布局能够减少货物的查找时间和搬运成本。
1.3为第二季度采购、生产和销售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二、盘点范围
2.1库存物料
包括原材料、零部件、辅助材料等。
原材料是生产产品的基础,如电子厂的芯片、金属厂的矿石等;
零部件是构成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像汽车厂的发动机、轮胎等;
辅助材料则是在生产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物资,如润滑油、包装材料等。
2.2成品库存
涵盖已经生产完成并准备销售的产品。
2.3在途物资
对已经发货但尚未到达目的地或者已经采购但还在运输途中的物资进行统计和核对,确保在途物资的数量和状态得到有效监控。
三、盘点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3.20~27日)
3.20~22日:组建盘点小组,成员包括仓库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相关部门代表等。仓库管理人员熟悉库存情况,财务人员负责账目核对,相关部门代表能够从不同角度提供对库存物品的信息。
3.25~3.26日:对盘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盘点流程、盘点方法、盘点表格的填写等。同时,准备盘点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盘点表、标签、计数器、称重设备等。
3.27日:通知相关部门即将进行盘点,要求各部门在盘点期间配合仓库的工作,暂停物料的收发等。对仓库进行初步整理,将货物摆放整齐,便于盘点。
实施阶段(3.28~3.31)
3.28~3.30日:采用分区、分批的方式进行盘点。
先将仓库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原材料区、成品区等,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每个区域内的货物进行逐一盘点。对于数量较大的货物,可以采用抽样盘点结合全面盘点的方法。对于同一种类且数量众多的原材料,可以先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盘点,然后根据样本的盘点结果推算总体数量,再对总体进行一定比例的全面盘点进行验证。
3.31日:对在途物资进行盘点。与运输公司、供应商和客户联系,获取在途物资的相关信息,如发货时间、预计到达时间、货物数量等,并进行核对。
核对与调整阶段(4.1~4.3日)
将盘点结果与财务账目进行核对。
由财务人员和仓库管理人员共同对盘点数据和账目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点。
对差异进行调查和调整。
如果是因为记账错误导致的差异,及时更正账目;
如果是货物的实际数量与账目不符,要查找原因,
如是否存在货物丢失、损坏未记录等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如补记库存或者调整损耗率等。
报告阶段(4.4-4.5日)
由盘点小组撰写盘点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盘点的基本情况(盘点范围、时间、方法等)、盘点结果(库存数量、质量状况等)、差异情况及原因分析、改进建议等。将盘点报告提交给公司管理层,为公司的决策提供依据。
四、 盘点方法
4.1实地盘点法
对于大多数库存物品,采用实地盘点法。
盘点人员直接到仓库货架、货位前,对货物进行逐一清点、测量、称重等操作。
对于箱装货物,可以直接清点箱数;对于散装货物,可能需要使用称重设备来确定数量。
4.2抽样盘点法
适用于数量庞大、价值相对较低且规格较为统一的货物。
如螺丝、螺母等小五金件。按照一定的抽样规则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盘点,然后根据样本的盘点结果推算总体数量。
4.技术盘点法
利用仓库管理系统(WMS)、条形码扫描设备、射频识别(RFID)技术等进行盘点。
可以通过条形码扫描设备扫描货物上的条形码,可以快速获取货物的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提高盘点的效率和准确性。对于安装了RFID标签的货物,可以使用RFID读取设备远距离读取货物信息,无需人工逐一清点。
…………
以上贴子只是内容提要,完整祥细的内容在下面附件中,请下载后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