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程序适用于所有因生产急用而质量标准存在差异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最终判决的管理。
1.目的
规范针对检验不合格的物料、半成品、成品评审处理的过程,建立质量异常处理的沟通平台,快速合理地做出质量缺陷判定;防范质量风险,降低经济损失。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因生产急用而质量标准存在差异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最终判决的管理。
3.定义与流程
3.1定义
MRB:Material Review Board(物料评审委员会),由品质部、PMC部、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研发部、仓储部及工程部组成,是针对各检验工作站发现的不合格品(包括物料、半成品及成品)做出最终处理的会议。
3.2流程
4.职责
4.1MRB:负责对不合格物料、半成品及成品进行综合评估,判定不合格品的最终处理结果,及责任单位。
4.2品质部:明确不合格品的品质影响程度;组织相关部门召开MRB会议,跟进MRB决议的实施效果;对物料及产品进行品质判定,提出不合格品的处理建议;负责所有MRB信息的统计、分析、改善追踪。
4.3采购部:负责根据生产计划及采购周期实际情况,提出不合格料件的MRB申请;负责依MRB结果协调供应商对不合格物料进行挑选、退(换)货处理;参加MRB,并提出评审意见。
4.4PMC部:负责根据订单交期或生产紧急程度,提出MRB申请;参加MRB,并提出评审意见;负责定期提出库存呆滞料的MRB需求。
4.5工程部:负责确定不合格品的返修方案及返修工时;参加MRB,提出评审意见。
4.6销售部、研发部:参加MRB,提出评审意见。
4.7总经理:负责对MRB评审结果的审批。
4.8责任单位:负责对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改善,预防不良再发生。
5.程序
5.1MRB发生时机
a.来料检验发现不合格品时;
b.IPQC检验发现不合格品时;
c.OQC成品检验时发现不合格品时。
d.库存呆滞料需要处理时,等等。
5.2MRB申请与受理
5.2.1当IQC进行来料检验时发现不合格,经品质经理确认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后,及时通知PMC部及采购部;
IQC按《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及《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程序》的要求,进行标识与隔离;采购员与计划员确认生产紧急情况,如果生产紧急且供应商换货或重新采购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采购员应填写《MRB评审记录表》,说明原因,提出MRB需求,提交品质部受理。
5.2.2当IPQC制程检验发现产品不合格,以及OQC成品检验时发现不合格时,生产部应按《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及《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程序》的要求,将不合格品进行标识与隔离,同时通知PMC部;PMC计划员依订单交期情况判断,如果订单交期紧急,则填写《MRB评审记录表》,说明原因,提出MRB需求,提交品质部受理。
5.2.3对于库存呆滞料的处理,仓库至少每半年一次将库存过期/积压物料及待处理的不合格品进行清点,然后填写《MRB评审记录表》,列出呆滞料清单与库存时间,提前一周将资料发给相关部门,并提报品质部受理MRB。(注:已处理过的呆滞料不能再次提报)
5.2.4品质部就以上情况各部门提交的《MRB评审记录表》,组织相关部门召开MRB会议,发出MRB会议通知,主持MRB会议。
5.2.5品质部根据不合格品发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发《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需要的,则按《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给责任部门发《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并跟进改善效果。
…………
以上贴子只是内容提要,完整祥细的内容在下面附件中,请下载后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