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管易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查看: 69|回复: 1

物料编码规则指导书,物料编号分段规则与具体编制方法

[复制链接]
在日常的收货、上架、拣货、发货和盘点工作中,物料编码就是我们识别货物的“身份证”。
掌握编码规则,能让我们快速分辨物料、减少找货时间、避免发错料,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本指南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编码结构和查找方法,希望大家都能看得懂、用得上,让我们的仓库管理更加规范、顺畅!


一、目的
为实现企业物料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统一物料编码逻辑,避免 “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导致的管理混乱,确保 excel表格、ERP、WMS 等系统数据协同一致,降低管理成本,特制定本指导书。
本规则适用于企业所有生产用物料、辅助物料、备品备件等各类物料的编码编制与管理。

二、编码核心原则
1.唯一性:每类物料对应唯一编码,无重复、无遗漏;
2.逻辑性:编码分段与物料属性(如类别、规格、来源)强关联,便于识别与查询;
3.简洁性:编码长度控制在 8-12 位,避免过长导致录入、扫描效率降低;
4.扩展性:预留编码位数,满足未来新增物料品类的编码需求;
5.稳定性:编码一旦确定,无特殊情况(如物料规格重大变更)不修改,确保数据追溯性。

三、物料编号分段规则
推荐采用定长分段式编码结构。总长度建议为 8-12位 数字或“数字+字母”组合(纯数字更佳)。
以下是典型的四段式结构示例:
快照1.png

示例编码:01010101
01: 大类 - 原材料
01: 中类 - 金属材料
01: 小类 - 钢材
01: 流水码 - 该类钢材下的第一个物料

四. 具体编制方法与步骤
4.1建立物料分类体系:
组织相关部门(采购、生产、技术、仓储、财务)共同梳理现有及未来可能的物料。
制定《物料分类标准》,明确大类、中类、小类的划分依据和具体代码表。此标准是编码的基础。

4.2确定编码总长度与格式:
根据物料总量和分类层级,确定总长度(如10位)。
确定各段长度(如 2-2-3-3)。
确定字符集(推荐纯数字,若必须用字母,避免使用I、O、Z等易混淆字符)。

4.3分配类别代码:
根据《物料分类标准》,为每个大类、中类、小类分配唯一的代码。
代码分配应遵循逻辑顺序(如按重要性、使用频率、字母/数字顺序)。

4.4生成新物料编码:
步骤一:确定物料类别。由申请部门(通常是技术或研发)根据物料的实际属性,在《物料分类标准》中找到其对应的大类、中类、小类。
步骤二:查询已有编码。在ERP系统或编码台账中,查询该类别下已使用的流水码。
步骤三:分配流水码。取该类别下未使用的最小流水号(如上次用到05,则本次用06)。
步骤四:组合编码。将大类码、中类码、小类码、流水码按顺序连接,形成完整的物料编码。
步骤五:系统录入与审核。在ERP系统中创建物料主数据,录入编码、名称、规格、单位等信息,并提交审批。

4.5编码维护与管理:
专人负责:指定物料编码管理员,负责编码的分配、审核、台账维护和规则解释。
建立台账:维护一份《物料编码清单》,记录所有物料的编码、名称、规格、分类、状态(启用/停用)等。
变更管理:物料编码一旦确定,原则上不允许修改。若物料发生根本性变化(如替代、淘汰),可通过系统进行“物料替换”或“停用”,而非修改原编码。
定期评审:每年或每两年评审一次编码规则和分类体系,根据业务发展进行优化调整。

4.6注意事项
避免含义冲突:确保不同段的代码不会产生歧义。例如,不要让流水码看起来像类别码。
预留空间:在每一段都预留一定的代码空间(如00-99,只用01-50),为未来扩展留余地。
系统支持:确保ERP等系统能支持自定义编码规则,并能实现编码的校验(如长度、格式、唯一性)。
培训宣贯:对所有相关员工进行编码规则的培训,确保理解一致,执行到位。
文档化:将本指导书、《物料分类标准》、《物料编码清单》等文件化并受控管理。

五、示例
假设总长度8位(2-2-2-2),纯数字。
快照2.png

一份好的物料编码规则指导书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通过清晰的分段规则和严谨的编制方法,可以构建一个高效、稳定、可持续的物料标识体系,为企业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以上贴子已是全文,若需要此文档,可在下方进行下载。

物料编码规则指导书,物料编号分段规则与具体编制方法.docx

25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积分: 贡献 -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四段式编码结构(大类 - 中类 - 小类 - 流水码)
纯数字更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仓库管理网

GMT+8, 2025-10-25 13:18

Powered by 库管易

KuGuanY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