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机厂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位器具管理维修小组(3-5人左右),工位器具损坏时,由维修小组进行维修,并由小组判定损坏工位器具责任(责任判定的大概方法:原则上是3PL和供应商都要做好不接收坏的工位器具,如3PL接收物料时没检查工位器具,则责任判定为3PL,如空工位器具返回供应商后,则责任判定为供应商。也就是说工位器具坏在谁手里责任就是谁的)维修范围对应的价格事先定好,直接开罚单。当然这样的做话对现场工作人员压力很大。
2、由于工位器具损坏主要是装卸过程中造成的,一般来说双方都有责任,可以分摊维修费用,由主机厂进行维修或指定供应商维修并报价。部分物料过重导致工位器具损坏的话可直接由供应商进行承担。
其实无论哪方承担责任,都会变相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最重要发还是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并且在这些规定的执行上一定要有力度,不然的话你的规范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了。
第一种方法需要逐步实施,如果力度太大,可能会影响生产的,这样的话就太不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