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我国工业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三重三轻”问题,提出加强存货管理人员培训、实行内部会计控制、狠抓存货管理制度落实、及时处理存货管理问题等措施来加强存货管理。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一般占流动资产总额的40%~60%。当前有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对存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粗放,仅限于日常管理,忽视存货的限额管理和数量管理。因此,对加强存货管理的意义、措施、方法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存货管理的概念及要求
1.1 存货管理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流动资产。其包括的内容因企业类型不同而异。本文探讨的存货是指工业企业( 含建筑企业) 的存货,包括库存及加工中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外购商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及发出商品等。
存货管理是指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降低存货成本,增加获利能力,对存货进行决策、规划、控制等工作的总称。其具体内容有:
( 1) 从管理对象的形态分析,存货管理包括: 实物形态存货管理; 价值形态存货管理。
( 2) 从存货运动过程分析,存货管理包括: 储备存货管理; 生产存货管理; 成品存货管理。
( 3) 从管理职能分析,存货管理包括:
一是存货的决策管理,主要是对储备存货的进货决策( 包括进货项目的决策、供货单位的选择、进货时间和进货批量的决策) 。
二是存货的规划管理,是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制定出一个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占用额较小的限额并分别责任到各相关部门,实行考核和奖惩,也即是存货的限额责任管理。
三是存货的控制管理,是采用经济批量控制、订货点控制、ABC 分类控制、零成品存货控制等现代控制方法,对存货进行管理。
1.2 存货管理的要求
首先,存货管理要求企业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并使储备存货、生产存货、成品存货相互衔接,比例协调,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正常进行,避免生产、销售脱节的损失。
其次,存货要占用资金,如数量过多会增大存货成本,所以存货管理还要求降低存货成本。总的来讲,存货管理应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持续运行所需存货数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存货资金占用,降低存货成本,增加企业获利能力。
二、存货管理的意义
加强存货管理,对于满足市场需要、保证正常生产经营、降低存货成本、增加企业获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1) 有利于满足市场需要,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存货管理,不仅可及时有效地处理有问题的存货,避免存货的霉烂、变质和大量积压; 还可以使滞销产品变为畅销产品。
( 2) 有利于供产销结合,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存货是贯穿于供产销3 个环节的纽带,只有通过存货管理,才能使储备存货、生产存货和成品存货在数量上彼此协调,防止和避免供产销脱节。
( 3) 有利于减少存货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通过存货的定额责任管理,可使储备存货、生产存货和成品存货保持合理的数量,防止和避免存货积压,减少资金占用,加速周转。
( 4) 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企业获利能力。
三、存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工业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重三轻”的问题。
一是重形态存货管理,轻价值形态管理。据调查,许多企业把存货管理的重点放在原材料的采购和成品的销售上,忽视了存货的成本和资金占用,没有采用存货的限额责任管理。
二是重存货管理的形式,轻存货管理的实效。目前有许多企业存货管理方面都建立了制度,如存货采购、验收入库制度; 存货的仓储保管、盘点清查制度; 存货的出库制度等。但这些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收效甚微。
三是重存货的一般管理,轻重大问题的处理。不少企业存货管理仅停留在日常的一般问题的管理上,而对采购中吃回扣、大量质次价高材料入库、不需用存货大量积压等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3.2 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存货管理人员缺乏财务管理知识,只知道从实物形态而未从价值形态对存货进行管理。
二是没有实行存货的内部会计控制。
三是领导对存货管理不够重视,不够深入。
四、加强存货管理的措施
鉴于上述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存货管理。
4.1 加强存货管理人员的培训
存货管理是由存货管理人员执行的,其管理效果主要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所以,加强存货管理必须从加强存货管理人员的培训入手,具体包括对采购人员、保管员、销售人员、核算人员及部门负责人的培训。
通过培训,使存货管理人员树立起存货的“实物与价值管理并重”“形式与效果相统一”“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观念; 采购人员能运用经济批量法,降低采购成本和订货成本; 仓储保管员能运用订货点法,确定订货的时间和数量,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降低储备成本等。
4.2 实行存货内部会计控制
实行存货内部会计控制就是在明确存货管理职责的基础上,由财会部门组织制定储备资金、生产资金和成品资金限额( 或定额) ,然后由各部门将限额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个人,并进行检查考核、奖惩。存货内部会计控制可分为如下步骤:
( 1) 明确存货管理职责权限。采购供应部门负责材料的采购供应和库存管理; 生产部门负责在产品、自制半成品的生产和保管; 销售部门负责成品仓库和发出商品的保管。
( 2) 制定存货资金限额( 标准) 。由财会部门负责,有关部门制定出储备资金限额、生产资金限额、成品资金限额标准,经审定后,分别下达各相关部门执行。
( 3) 限额分解落实。即各部门将限额进行分解,落实到各班组和个人。
( 4) 检查考核和奖惩。由各部门核算员对存货资金限额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并核算出资金的实际占用额; 由劳资部门根据检查考核情况实施奖惩。
4.3 狠抓存货管理制度的落实
企业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存货管理的重要性,定期深入到存货管理部门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在采购制度的落实方面,应重点检查有无未经批准的采购,有无质次价高、吃回扣的现象。
在材料库存管理制度落实方面,重点检查入库的验收手续、存货是否实行ABC 分类管理;有无积压、霉烂及不安全的情况,账物是否相符; 出库是否有严格的批准手续等。在产品管理制度落实方面,重点检查是否存在积压、有无流失隐患、废品边角余料是否回收利用等。成品库管理重点检查入库手续是否严格,账物是否相符; 滞销品是否及时处理等。通过检查,对执行制度好的要给予奖励,执行制度不好的给予批评,并限期整改。
4.4 及时处理存货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从当前企业的实际出发,重点解决好以下问题:
( 1) 对于购进质次价高货物、吃回扣问题,一是要及时发现,二是要及时处理,三是采取严密的内部控制措施,避免再度发生。采购的决策者、执行者、检验者和保管者要相互分离,不能由一人承担。实行在保证货物质量前提下的限价采购。
( 2) 对于存货大量积压问题,对不需用的积压材料,要尽快处理; 对有问题的库存滞销品,应及时采取削价处理的方法,收回资金,避免更大的损失。
( 3) 对于发出商品长期收不回货款问题,销售人员要做好客户的信用调查,根据客户信用等级决定是否赊销商品。对超过信用期限没有收回的货款,应通过信函、电话、派人催收,甚至诉讼法院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