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是一名做仓库管理的新手,刚参加工作不久,自己感觉对仓储管理的知识学习不足,所以最近参加了几次仓储精英联盟举办的培训课程,总体感觉讲课非常不错,让我学习到很多有用的仓储管理知识,下面总结一下我所学习的一内容,这些都是我最近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知识,就先总结这些吧:
一、滞料与滞成品概述
1.滞料与滞成品的定义
滞料指的是凡质量(型式、规格、材质、效能)不符合标准,存储过久并且已无使用机会,或虽有使用机会但用料极少且存量多而有变质顾虑,或因陈腐、劣化、革新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致使滞料现状已不适用,需由专案处理的材料。
滞成品指的是凡因质量不符合标准、储存不当变质或制妥后遭到客户取消、退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以致储存期间超过6个月的成品(次级品超过3个月)。滞成品是需要进行专案处理的产品。
2.滞料和滞成品形成的原因分析
滞料和滞成品形成的原因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具体分析。一般说来,滞料和滞成品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生产计划制订的不合理、订单的因素以及其它因素。
另外,客户市场环境、库存和采购管理模式、设计变更的管理,以及仓储管理方面出现问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都能形成滞料或滞成品。从“鱼刺图”上可以看出,在客户市场环境中因为订单取消,或者原先的订购量太多,或是产品寿命已经过时等等也有可能导致滞料或滞成品。
3.滞料和滞成品的成本分析
仓库内的滞料和滞成品,给仓库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浪费,例如仓储位的浪费,运输、存储、包装以及废料的处理等各种费用。统计资料表明,在公司物料仓储的成本中,每年的浪费大约为存储金额的20%~24%,即5年后存储净值为零。因此,产品在仓库内滞留的越久,则公司的损失也就越大。
二、滞料与滞成品的处理
从滞料和滞成品给公司带来的损失来看,我们不能不对这类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不同的原因,确定不同的处理办法。通常的处理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看能否转用这些滞料,例如把他们用到别的设备上;
②出售那些没有超过使用年限、还具有使用价值的滞料;
③滞料的其中一部分还具有价值,则可以拆开产品,只使用其中有利用价值的一部分;
④报废。
1.对滞料与滞成品处理的意义
滞料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积压的资金,一家企业如果积压的资金过多,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同时,滞料占用了仓库的空间,使仓库的有效空间减少,也给新物料的存储和周转都带来了困难。
由此可见,处理滞料的意义比较大。它使企业的资金周转更加迅速而灵活,增加了仓库储位的有效空间;同时它避免了滞料继续折旧或者腐烂,减少了损失;滞料的处理体系,也是物料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良好的滞料处理,完善了物料管理体系的运作。
2.滞料与滞成品的处理原则
对于滞料的处理,总的原则就是清理出去。在清理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贯彻5S的思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5S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品质,将各种良好的工作习惯转化为员工的固有素养,培养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
我们要及时发现、及早处理滞料。通过每天对仓储记录进行检查,及时处理新发现的滞料,防止这些物料成为企业的累赘。另外,我们要采用合理的对策来处理,对于不同的情形,要有不同的处理办法。
3.滞料处理办法
滞料的处理办法主要有转用、出售、交换、拆用、报废等
4.滞料的相关处理表格
滞料处理的相关表格有六个月无异动滞料明细表、滞料发生和处理结果汇总表、损益明细表。
其中,滞料明细表主要供企业的决策者使用。在滞料处理中,主要运用的是滞料处理结果汇总表。
损益明细表则用于计算滞料形成和处理过程中给公司造成的损失。
这种勤算账、细算账不仅对于仓储人员很重要,对于企业的财务人员也很重要,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层来说更为重要。我们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现状,设计相应的滞成品处理表格。
三、仓储管理的绩效考核
仓库管理提高效率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充分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成绩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成绩稍差的进行鼓励,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他们的潜在劳动效率。
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有废料率、物料利息和周转率、材料的周转天数、存料率、在制品和成品周转率、总库存周转率、成品周转天数、存货总额周转天数、空间利用率、缺料率、呆废料处理率等。
1.废料率、物料利息率、物料周转率
2.材料的周转天数、存料率、在制品周转率、成品周转率
3.总存货周转率、成品周转天数、存货总额周转天数
4.空间利用率、缺料率、呆废料处理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