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药品经营企业来说,仓储药品品种繁多,批量不一,性能各异,在仓储作业过程中,还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仓储管理人员如果根据GSP的要求,对药品储存货位进行科学规划,不仅能有效防止药品在储存过程中的污染和混淆,而且能为药品在库养护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货位的区划
企业一般是根据库房(区)的建筑形式、面积大小、库房楼层或固定通道的分布和设施设备状况,结合储存药品需要的条件,将储存场所划分为若干货库(区),每一货库(区)再划分为若干货位,每一货位固定存放一类或几类数量不多、保管条件相同的药品。货库(区)的具体划分,通常以库房为单位,即以每一座独立的仓库建筑为一个货库(区)。在多层建筑中也有按楼层划分货库(区)的,自动化的高位立体仓库在电脑中进行分区。
药品经营企业的仓库通常将药品分为药品、器械、辅料、试剂四大类。这四大类医药商品中需要特殊保管条件的药品应单独分出,以便存放于各自专设的库房区,如需冷藏、防冻、控湿及危险品、特殊药品、贵重药品等。药品按照剂型分类,如粉、片、针、酊、水等;器械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类,如金属、玻璃、搪瓷、塑料、橡胶等。每一类医药商品要规定统一的排列顺序,如药品一般先按药物学上的用途排列,同种用途的再按拉丁名称字母顺序排列,同种药品按批号先后排列等。器械按医疗器械目录或医疗器械的样本编号排列。但这种排列顺序只是一般性的。具体排列货位时,还要考虑药品的数量、性质、垛位条件、库房面积等因素。
储存药品分区分类要适度。若分类过细,就是给每种药品都留出货位,却往往由于存放不满而浪费仓容,还经常因某种药品数量增加,而原货位存不下时,发生“见空就塞”的弊病,结果等于没有分类;若分类过粗,就是在一个货区内混存多种药品,势必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货位的区分还要结合实际,随时调整,做到“专而不死,活而不乱”。在各类药品货位基本固定的情况下,当分区范围划定的品种在数量上有较大的变化时,尽量在同一大类其它分类货区内调剂储存,必要时还可调整分区分类。这样使分类储存的药品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调剂的灵活性。此外,为应付特殊情况,库房还要预留一定的机动货位,可避免固定货区因超额储存不能安排而到处乱放的问题,能够随时接收计划外入库,还可作为药品待点、整理等场地之用。
货位的规划
货位的区划只是确定了各储货区存放药品的大类或品种,而货位规划则是为了解决药品的存放方法和排列位置。所谓货位的规划,是指根据医药商品的外形、包装与合理的堆码苫垫方法及操作要求,结合仓储场地的地形,规划各货位的分布或货架的位置。
规划货位的原则要求为:货位布置要紧凑,提高仓容利用率;便于收货、发货、检查、包装及装卸车,灵活合理;堆垛稳固,操作安全;通道流畅便利,叉车行走距离短。
货位布置的方式
货位布置方式一般有横列式、纵列式和混合式三种。所谓横列式,就是货垛或货架与库房的宽平行。若货垛或货架与库房的宽垂直排列,就是纵列式。两者皆有,则为混合式。货位的长和宽要与库房的长宽成可约的倍数,以便提高库房面积利用率。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库内通风和物资进出库,较好地利用自然采光,但这种方式支道多,面积利用率低,特别是采用叉车作业时,这种货位布置使叉车必须进行直角转弯,操作不便,并需要足够宽的通道,减少了储存面积。因此当采用托盘储存结合叉车作业时,可采用不同的布置形式。
保管品种多而出入库频繁时,托盘尽可能紧靠通道,减少通道宽度和缩短叉车行走距离。如果药品品种多且每个品种数量较大,亦可在通道每侧堆存两列或更多列的托盘,以节约储存面积。库房纵向两端的托盘可用横向排列(与装卸线平行),库内之间的托盘采取纵向排列,可以保证托盘堆垛稳固,避免一个货位两头同时作业,以策安全。
通道的宽度主要取决于叉车的回转半径、货物的外形尺寸以及其它因素。通道所需的宽度,我们用A表示,则其公式: A=r-r1
式中 r、r1分别为叉车的外侧和内侧的回转半径。由于叉车的转向轮在转弯时要向一边滑动,故回转半径稍增大,在确定通道宽度时,应适当增加一些余量。为了减少通道的宽度,充分利用仓库面积,可将通道一边的货盘斜堆成30度或45度的角度,叉车取货时只需要作30度转向,因此通道宽度可以减少二分之一。配货场采用托盘储存的库房最好设有收发货的配货场,以便有机动场所可供货物进出检查、安排货位之用。空托盘的堆放位置,既要便于使用时搬取,也要便于管理维修。通常将空托盘放于库门旁,以便向库边站台搬运。
零星货物可堆放在零星小件储存区中,这个库区可供拼凑装盘的小件货物堆放之用,尽量靠近磅秤,以减少过磅搬运的距离。该货区应明显易找,货位划分较小。
一些药品,由于其本身或包装,如特殊形状及复杂的货件不能采用叉车托盘作业,因此需设置人工装卸区,其货位大小可按此类物资所占比重及堆垛高度而定。当库房收货数量超过正常容量时,为了保证连续的进货,可将一部分辅助通道改为预备货位。
货位的编号
货位编号,亦称方位制度,它是在货位区划和货位规划的基础上,将存放药品的场所,按储存地点和位置排列,采用统一的标记,编上顺序号码,做出明显标志,并绘制分区分类、货位编号平面图或填写方位卡片,以方便仓储作业。货位编号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仓库规模越大,编号也越复杂。货位编号的方法很多,货位区段划分和名称很不统一,采用的文字代号也多种多样。因此各仓库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统一规定出本库的货位划分及编号方法,以达方便作业的目的。
药品仓库大多采用“四号定位”法,即将库房号、区号、层次号、货位号,或库房号、货架号、层次号、货位号这四者统一编号。编号的文字代号,有英文、罗马及阿拉伯数字来表示,例如:以3-8-2-3来表示3号库房8区2 段3货位,以4-5-3-15来表示4号库房5号货架3层15格。货位编号可标记在地坪或柱子上,也可在通道上方悬挂标牌,以资识别。货架可直接在架上标记,规模较大的仓库要求建立方位卡片制度,即将仓库所有药品的存放位置记入卡片,发放时即可将位置标记在出库凭证上,可使保管人员迅速找到货位。一般较小的仓库不一定实行方位卡片制度,可以将储存地点注在帐页上即可。
堆垛
堆垛是搞好货位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堆垛也称码垛,是指将入库的药品在指定的货位(区)上向上和交叉堆放,可以增加药品在单位面积上的堆放高度和堆放数量,减少药品堆放所需的面积,提高仓容使用效能。堆垛工作的合理与否对仓储药品的质量有较大影响。药品应批号堆垛,如果批量比较小,也可按出厂日期堆垛。
堆垛要求
药品堆垛总的要求是根据药品性质、包装形式及库房条件(如荷重定额和面积大小)而定,尽量做到合理、牢固、定量、整齐及节省。
安全:包括人身、药品和设备三方面的安全。堆垛时,要做到“三不倒置”,即轻重不倒置,软硬不倒置,标志不倒置;要留足“五距”,使储存药品做到“五不靠”,即四周不靠墙、柱,顶不靠顶棚和灯;要保持“三条线”,即上下垂直,左右、前后成线,使货垛稳固、整齐、美观。
方便:堆垛要保持药品进出库和检查盘点等作业方便。要保持走道、支道畅通,不能有阻塞现象。垛位编号要利于及时找到货物。要垛垛分清,尽量避免货垛之间相互占用货位。要垛垛成活(一货垛不被另—货垛围成“死垛”),使每垛药品有利于先进先出,快进快出,有利于盘点养护等作业。
节约:节约指对仓容量的节约。药品堆垛,必须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三个用足”,即面积用足,高度用足,荷重定额用足,充分发挥仓库使用效能。但实际上不可能所有货垛同时都达到“三个用足”,因此,堆垛时—定要权衡得失,侧重考虑面积与高度或面积与荷重一个方面,堆垛前一定要正确选择货位,合理安排垛脚,堆垛方法和操作技术也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五距”及作用
货垛的“五距”指墙距、柱距、顶距、灯距、垛距,即货垛不能依墙靠柱,不能与屋顶或照明设备相连。
墙距:指货垛和墙的距离。留出墙距,能起到防止墙壁的潮气影响药品,便于开关窗户、通风散潮、检点药品、进行消防工作和保护仓库建筑安全等作用。垛与墙的间距一般不小于0.5米。
柱距:指货垛和室内柱的距离。留出柱距,能起到防止药品受柱子潮气的影响和保护仓库建筑安全的作用。垛与柱的间距一般不小于0.3米。
顶距:指货垛与屋顶之间的必要距离。留出顶距,能起到通风散潮、查漏接漏、隔热散热、便于消防等作用。顶距一般规定为:平房仓库0.2—0.5米;多层建筑库房底层与中层0.2—0.5米;顶层不得低于0.5米;人字屋架无天花板的库房,货垛顶层不能顶着天平木下端,应保持0.1—0.2米的距离。
灯距:货垛上方及四周与照明灯之间的安全距离,这是防火的要求,必须严格保持在0.5米以上。
垛距:货垛与货垛之间的距离,视药品性能、储存场所条件、养护与消防要求、作业需要而定。在一般情况下,货垛间距为1米左右。
货垛可堆层数及计算
(1)货垛不超重可堆层数的计算
以一件药品的占地面积计算,其计算公式是:
不超重可堆层数=每件药品实占面积×每平方米库房荷重技术定额/每件药品毛重
例如:药品面积0.48米×0.40米,毛重38公斤,每平方米荷重定额1500公斤,其不超重可堆层数是: 0.48×0.4×1500/38=7(层)
以一批药品整垛占地面积计算,其计算公式是:
不超重可堆层数=整垛药品实占面积×每平方米库房荷重技术定额/每层件数×每件毛重
(2)货垛不超高可堆层数计算
货垛不超高可堆层数,是指货垛留出顶距以后的可堆层数,其计算公式是:
不超高可堆层数=(库房实际高度-顶距)/每件药品高度
例如:多层建筑库房的中层仓间,高度为4.3米,储存药品每件高度0.38米,其不超高可堆层数是: (4.3-0.3)/0.38=l0层
货垛的排脚
货垛排脚,要先测定药品的可堆层数,再进行脚形排列。货垛排脚有两个内容:一是货垛脚数的安排;二是货垛脚形的安排。脚数与脚形都是以货垛的最底层一层为准。排脚时,根据药品可堆高层数,先排脚数;再根据外包装占地面积和堆垛要求,排出脚形。
计算脚数的公式是: 脚数=货垛药品总件数/药品可堆层数
脚形的排列,是根据药品的实占面积与货位的深度和宽度综合考虑排列的。脚形排列关系到货垛的稳固、点数和发货的方便,应该十分重视。
货垛基本形式
行列式:将单品种或多品种药品用背靠背的方法排成双行以上的行列。这种堆垛形式便于收发、溯垛和检查,适用于小批量药品,但有时堆垛不够牢固,也不节省库房面积。
重叠(墩台)式:按照垛底摆脚数,重叠堆高。货垛每层排列一致,不交错,不压缝,数量相同。如包装不够平整,堆垛高低不一且不稳,可在上下层间加垫,如夹放木板条等,使层层持平有牵制,防止倒垛。此法适用于体积较大,包装一致的药品,其优缺点与行列式相反。
交错(压缝)式:按照垛底摆脚数形状,利用包装两边不等(长形)特点,纵横排列,逐层交错压缝堆高(也可二、三层交错压缝一次)。此法堆垛,具有相互咬紧,保持货垛稳固的优点。
屋脊式:将货垛上部两旁的药品由下而上逐层缩小形成屋脊式。这种堆垛牢固,适用于露天堆放,上面加盖雨布可以防风吹日晒和雨淋。
“五五化”的堆垛:“五五化”是以五为基本计量单位,码成各种总数为五的倍数的货垛。不同的物资和包装,有不同的五五化方法,如外形较大的可五五成方,较高的可以五五成行,较小的物资可以五五成包,带眼的物资可五五成串,定型定尺的可以五五抽头堆垛等。由于五五化堆垛并不解决垛形问题,因此,同样必须符合上述堆垛方法的要求。五五堆垛方法能把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无规则的物资摆成较有规则的各种定量包装和货垛,这样就能做到过目成数,美观整齐,提高出库速度,便于盘点和保管。
货架储存
药品在库内除了堆垛之外,也采用货架放置。库(区)常用的货架主要有以下几种:层架,层架分为开式和闭式、单面和双面结构;层架格;抽屉式和橱式货架;调节式货架;装配式货架;活动货架(移动式货架)等。
在库区内,货架应背靠背地成双行排列,并与主通道垂直,单行货架可以靠防火墙放置,同时还要考虑药品的发放情况,如周转快的药品架应放在发运区附近,周转慢的放在库内较远的地区。货架标志应放在各行货架面向通道的两端,以便标明各行货架编号及存放物资的种类,层格架(抽屉架)每格(每一抽屉)应有固定标签的位置。货架内物品应按从后向前的顺序以及按编号的位置存放,并留一定数量的空位,以便在储存新品种时使用。
架存药品的数量取决于药品的品种、规格尺寸以及发放的要求,没有必要拆开过多的原箱药品置于架上。为了便于补充,零散药品的识别标志都应放在货架格的开口处,以便识别。某些不易辨认的药品,在格内可保留一个标志齐全的样品,以助于识别。货架格容积的利用率达到75%,即认为符合要求,如果低于这个标准,应调整货架格的尺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