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仓库的平面布置
根据仓库的总体设计,科学、合理的对两区(库区、生活区)、四场(业务场所、辅助业务场所、生活区办公场所、生活场所)和其他设施进行具体布置,是充分发挥仓库各部分功能、促进仓库安全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客观要求。
仓库平面布置应按照“布局整齐、紧凑适用、节省用地、方面生产、便于管理”的原则进行。
库房的布置要按储存商品的类别和安全性质分组布置,每组间要考虑仓储经营的特点、吞吐量大小以及作业的合理流程。在库区中央出入方便的地方,可布置吞吐量大、无危险性的货物存储库房,其他库房可布置在两翼或后部;有火灾危险的或者有污染性的货物的仓库应布置在下风侧。库房间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二、库房平面面积
库房面积取决于储存商品的总量、种类以及构成。对于单间的无大型设备的仓库,取500~700m^2为宜。而对于机械化程度高的大型仓库,其面积可达1000~2000m^2。库房的长度应大于装卸线长度;库房的宽度可取长度的1/3~1/8。小型仓库的宽度一般在10~13m,中型仓库为20~25m。库房高度视库内使用设备以及货物堆存高度而定,单层仓库一般为5m,多层仓库的底层为4~5m,上层为3.5~4m,一些采用起重机的库房,其高度可达8m以上。
仓库平面面积主要由储存货物数量确定,但还受到其他因素制约,例如地面结构的承重能力的大小便影响到单位面积堆存量,货物的包装强度影响着堆存高度,库房内装卸搬运货物的机械化程度对库房面积的确定也产生影响。
三、堆场规模设计
散货堆场所需面积大小虽然也可以根据公式计算,但公式中的散货单位面积堆存定额较难确定,究其原因,主要是影响散货堆场面积的因素较多,使该值变化较大。因此,散货堆场的面积应采取特殊方法确定。常用的图表确定法和容积计算法。
四、仓库总平面区域规划
仓库总平面区域规划,就是根据现代仓库总体设计要求,科学地解决生产和生活两大区域的布局问题,如主要业务场所、辅助业务场所、办公场所、生活设施等,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最大限度地提高仓库的储存和作业能力,并降低各项仓储作业的费用。规模较大的仓库尤其需要这种规划。
仓库一般可以划分为生产作业区、辅助作业区和行政生活区三大部分。现代仓库为适应商品快速周转的需要,在总体规划布置时应注意适当增大生产作业区中收发货作业区面积和检验区面积。
1、生产作业区
生产作业区是现代仓库的主体部分,是商品仓储的主要活动场所。主要包括储货区、道路、铁路专用线、码头、装卸平台等。
储货区是储存保管、收发整理商品的场所,是生产作业区的主题区域。储货区主要由保管区和非保管区两大部分组成。保管区是主要用于储存商品的区域,非保管区主要包括各种装卸设备通道、待检区、收发作业区、集结区等。现代仓库已由传统的储备型仓库转变为以收发作业为主的流通型仓库,其各组成部分的合理构成比例通常为:合格品储存区面积占总面积的40%~50%;通道占总面积的8%~12%;待检区及出入库收发作业区占总面积的20%~30%;集结区占总面积的10%~15%;待处理区和不合格品隔离区占总面积的5%~10%。
库区铁路专用线应与国家铁路、码头、原料基地相连接,以便机车直接进入库区。库内的铁路线最好是贯通式,一般应顺着库长方向铺设,并使岔线的直线长度达到最大限度。其股数应根据货场和库房宽度及货运量来决定。
仓库道路的布局,是根据商品流向的要求,结合地形、面积、各个库房建筑物、货场的位置,再决定道路的走向和形式。汽车道主要用于起重搬运机械调动及防火安全,同时也要考虑保证仓库和行政区、生活区之间的畅通。仓库道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人行道和消防道等。
在河网地区建仓库,应尽量利用水路运输的有利条件。首先,应对河道的水文资料进行调查,以便确定码头的位置、建筑式样,以及吊装设备。码头位置应选在河床平稳、水流平直、水域堤岸较宽、水足够深的地方,以便于船舶安全靠离码头,经行装卸作业。
2、辅助作业区
是为仓储业务提供各项服务的设备维修车间、车库、工具设备库、油库、变电室等。值得注意的是,油库的设置应远离维修车间、宿舍等易出现明火的场所,周围须设置相应的消防设施。
3、行政作业区
它是行政管理机构办公和职工生活的区域,具体包括办公楼、警卫室、化验室、宿舍和食堂等。为便于业务接洽和管理,行政管理机构一般布置在仓库的主要出入口,并与生产作业区用隔墙分开。这样既方便了工作人员与作业区的联系,又避免了非作业人员对仓库生产作业的影响和干扰。此外,仓库的消防水道,应以环形系统布置仓库全部区域,在消防系统管道上需装有室内外消火栓。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并靠近十字路口,一般其间隔不得超过100m,距离墙壁不得少于5m。根据当地气候,消火栓可建成地下式或地上式。
五、库房内部规划
按照仓储作业的功能特点以及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要求,库房储存区域可划分为待检区、待处理区、不合格品隔离区、合格品储存区等。
(1)待检区:用于暂存处于检验过程中的商品。这些商品一般采用黄色的标识以区别其他状态的商品。
(2)待处理区:用于暂存不具备验收条件或质量暂时不能确认的商品。这些商品一般采用白色的标识以区别于其他状态的商品。
(3)不合格品间隔区:用于暂存质量不合格的商品。处于不合格隔离状态的商品一般采用红色的标识以区别于其他状态的商品。
(4)合格品储存区:用于暂存合格的商品。处于合格状态的商品一般采用绿色的标识以区别于其他状态的商品。
为方便业务处理和库内货物的安全,待检区、待处理区和不合格品隔离区应设在仓库的入口处。仓库内除了设置上述基本区域外,还应根据仓储业务的需要,设置卸货作业区、流通加工区和出库备货区等。
出入库流程及相关单据
一、配送中心的概述
配送作业是按照用户的要求,将货物分拣出来,按时按量发送到指定地点的过程。配送作业是配送中心运作的核心内容,因而配送作业流程的合理性,以及配送作业效率的高低都会直接影响整个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
配送作业一般包括以下几项作业:1、进货2、搬运装卸3、储存4、订单处理5、分拣6、补货7、配货8、送货
配送中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高度集中的采购与配送,使连锁超市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
具体来说,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统购分销,形成经济规模,降低流通费用连锁超市实行统一进货,由配送中心将厂家或自己加工的产品配送给各个分店,保证了各分店商品的规格、品种和质量,减少了交易次数,可以降低外部交易的信息管理费用;统一送货,协调分配运输设施,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降低商品的损耗;统一检验,对商品编号入库,减少了分店的采购、检验、库存等费用,从而减少物流成本。随着进货量的增加,物流的规模效益将更加突出。
减少分店的库存,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在传统的购货方式中,零售商不可能从一个供应商那里得到所有的商品,而供应商的商品也不可能都是零售商所需要的,这样由于信息交流的不畅,影响了商品流通速度,而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可以及时地为分店提供其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因此可以使分店库存量很小,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效率。密切了连锁超市与供应商的关系连锁超市庞大的销售网络对供应商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其大批量进货可以得到优惠的价格折扣,两者容易结成利益共同体,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连锁超市通过其商品销售信息对供应商的反馈,取得对产品生产的影响力。可以促进连锁超市业务的发展和扩散配送中心承担了一切采购和输送任务,使得各分店不用分散精力与供应商打交道,从而可以专心于分店销售业务的发展和利润的成长,不断开发外部市场,拓展业务。
二、为该配送中心设计的商品进出库流程
根据材料,该统配的商品包括家用电器、日用百货、服饰及针纺织品、文化用品、食品等五大类,为高频率、中、小批量出货的运作。因此在及时性方面的要求更高。其商品的基本流向为:供应商——配送中心仓库——各分店——消费者。
…………
以上贴子只是内容提要,完整祥细的内容在下面附件中,请下载后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