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我在看罗振宇的《2018 时间的朋友》演讲视频记下的一些思考。
跨年演讲中有过这样的一个来自印象笔记的片段,列举了几组对比来说明:
『你在朋友圈里又佛又丧,你在收藏夹里偷偷地积极向上。』
扎心了,这不就是说我吗?读了很多书和文章,摘录了很多精彩片段,放进了收藏夹,也许还做了厚厚的笔记。
回想起来,是否脑袋空空的,什么也想不起来吧?
01、收藏是害怕错过
和菜头曾写过一篇文章《我们都是花栗鼠》,下面摘选一段很有意思的表述。
没有亲身实践过的知识不是知识,那只是一些文字,最多算上有含义的文字。没有经过辩证思考和行动验证,知识和经验都是别人的,放在硬盘、阅读器里,不等于你拥有了它。
别人的思考结果无论看起来多么深刻,多么智慧,如果没有花时间去想一下,偶然在生活中验证一下,它只是你的阅读体验而已。
花栗鼠收集过冬的食物,而我们则在收藏各种所谓的金句,前者在焦虑冬天饿死,后者则是害怕错过了。
02、有必要收藏吗
如果仅仅是分门别类地收藏,想象着未来哪一天会用上,那我告诉你,别傻了,基本没有这个所谓的机会了,你更多的可能是把它们遗忘在收藏夹里。或者只在那App年终分享的时候从那串数字里面找到一点骄傲。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不需要收藏了。
收藏这个行为,如果能提供一个打开率数据,可以想象,必然是大部分都是 0——不出意外的话,大部分人都是这样。
我们先看一个例子,就说自媒体人粥左罗吧,他在他写的书和课程里说过,如何打造写作素材库:粥左罗的微信收藏夹超过 60 个标签,平时还会使用锤子便签记下灵感关键词。
可能很多人都会忽略了他后面补充的一段话,『有时间的时候还会进行梳理』,定期整理,归纳,梳理收藏夹内容。
这其实包含了收藏使用的两个方面:
定期梳理,做减法。
经常应用。
收藏的时候,添加不是目的,吸收才是目的。
03、收藏的底层逻辑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收藏』。
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收藏是一种对于物品的搜集、储存、分类与维护的癖好。』是的,癖好,强调个性化行为。
产品经理马洪洲写过一篇文章说:
收藏的价值在于信息的快速重现和个性化整理,提高产品的使用效率,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例如天猫 APP,收藏商品可以快速定位,提高转化率。我们熟悉的浏览器收藏夹就是为了快速定位网站。而微信,则提供了收藏的搜索和整理。
04、需求对收藏做些什么?
只有自己感兴趣的、关注的、需要的,你才会去收藏。
怎么发挥收藏的价值呢?你要去做升维管理,转换为自己的知识。
粥左罗说,没有输出的输入,就是无效的输入。同样的,收藏也是如此。
你看书、听课、看文章,把好的观点、金句、方法摘出来在电脑里敲一遍,那不算真正的输出,那叫“练习打字”。
你自己的思考出来的,才真的对你有用,否则你就是过过脑子,浅层记忆,明天就忘记了。
只有给收藏内容加上行动,囤积起来的内容才会有价值。
该精读的精读,提炼出内容,输出,然后删除。
该打开编译器的就老实实现一下,不要停留在你知道了的表面印象。
一切不被你利用的知识,都不属于你。
你的收藏夹是否也需要整理一下吗?行动起来吧,不要被自己感动,收藏也仅仅是假装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