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仓库应该进行区域划分,做好规划图,平面图展示; 
所有部品按先入先出(日期别)管理,设定好出入库管理流程; 
在管理方面要考虑到物料的轻重、大小、常用等因素; 
完善仓库管理制度,进出仓库专人单线管理,防止帐目及流程混乱。 
 
=====全文目录===== 
 
一、库区规划管理知识 
二、仓库内部布局 
三、岗位人员管理 
四、所需设施设备 
五、库位编码管理 
六、系统数据规划 
七、出库作业的特别注意点 
八、仓库管理基本说明 
 
=====正文节选===== 
 
一、库区规划管理知识 
(一)区域规划定义及目的 
1、定义:仓库区域规划是在仓库合理布局和正确选择库址的基础上,对库区的总体设计(考虑仓库建设规模以及仓库储存保管技术水平等因素)的确定。 
2、目的:划分区域是为了保障物料的分类管理,以便执行起来做到迅速、准确。 
 
(二)区域规划的意义 
1、现场管理明朗化与标准化,物料储存区域一目了然  
2、物料各归其位,可以减少或杜绝混料; 
3、便于实现“先入先出”的管理; 
4、便于物料的收发管理; 
5、便于减少浪费,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6、便于呆废料的现身; 
 
(三)区域规划的原则 
1、分类存放管理原则;  
2、物料自然属性、状态管理原则; 
3、符合生产工艺要求原则; 
4、符合进出顺利原则; 
5、满足安全原则; 
6、配套性规划原则 
 
(四)区域规划的内容 
1、区域划分:“分仓、分区、分类、分货架、分层号、分规格、分顺序号”管理; 
2、标识管理:仓库平面图、进/出仓门标识、仓库名称标识、区域标识、货架标识、储号标识、物料标识; 
3、配套设施套规划:消防器材、排气扇等配套设施规划。 
 
(五)区域规划方法 
1、先按物料的大类别将仓库划分为生产物料仓、非生产物料仓(与生产相关性不大,如消耗性物品:碎布、工具配件、表单等); 
2、根据物料状态将生产物料仓划分为原材料仓、半成品仓、成品仓,将非生产物料仓划分为辅料仓等;  
3、对各仓按物料品质状态划分为良品区、不良品区、收货待检区、呆滞物料区、退货区等区域;  
4、将良品区按物料类别、使用状态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一般有备料区、发料区 
 
二、仓库内部布局 
常见的仓库布局形式如下: 
 
 
 
1、库存区  
(1) 货架(可按货物的尺寸、种类进行分类堆放) 
(2)  平库(五五堆放——五五成行、五五成方、五五成包、五五成堆、五五成层;方便货物数量控制、清点盘存、相同或相类似的物料存放在相同或相近的位置,便于分拣和查找。 
(3) 每个标注的区域,面向通道摆放——便于物料在仓库内移动和取出 
(4)先进先出的原则——防止货物因保管时间过长而发生变质和损耗等。 
(5)发货频率对应——根据货物进货发货的不同频率来确定货物的存放位置。 
 
2、通道区 
(1)通道的设置非常重要,不仅使用时会方便,也是意外状况可及时处理的保证,要谨慎; 
(2)通道通常是朝门而设,两边摆放物品。如面积大,主通道要保证在1.5m左右。 
 
………… 
 
以上贴子只是内容提要,完整详细的内容在下面附件中,请下载后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