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把创造性作为学习的重要目标,创造和学习交织在一起,创造需要深入的学习,深入的学习需要创造性学习方法。 
保持好奇心,试着问自己,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完成同一件事情。 当你看到了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后,再问一问自己:“有什么其他方式做这件事呢?”心理上建立起这样的一种态度——“总有另一种方法”,即便其他方法看起来似乎“不可行”时,也要如此。 
 
=====全文目录===== 
 
第一讲 突破鸿沟才能创造(上) 
第二讲 突破鸿沟才能创造(下) 
第三讲 创造从改变不合理开始(上 
第四讲 创造从改变不合理开始(下) 
第五讲 更快、更短、更好的诀窍(上) 
第六讲 更快、更短、更好的诀窍(下) 
第七讲 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上) 
第八讲 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下) 
第九讲 企业是创新的广阔天地(上) 
第十讲 企业是创新的广阔天地(下) 
第十一讲 多姿多彩的创造技法(上) 
第十二讲 多姿多彩的创造技法(下) 
 
=====正文节选===== 
 
第一讲 突破鸿沟才能创造(上) 
一、引言 
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历史响亮地告诉我们创造最重要。创造造就了人类,创造书写了历史,创造改变了世界,创造也孕育了未来。衡量一个人才最重要的标准是创造。创造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只有不断的创造才能赢得未来。 
企业都知道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品种需要创造,质量的提高需要创造。 
人的左半脑长于分析,右半脑长于发明创造,我们充分利用右半脑就可以走向创造之路,交替使用左、右半脑,既可以系统分析又能发明创造。 
学习系统思维和创造发明的思路,会使你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放宽思路,多角度考虑问题,随处迸发灵感。 
  
二、何谓生产现场的创造性 
1.什么是生产线的创造性? 
生产线的创造性就是从改变不合理的工艺开始,在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工艺方法、生产流程,设备加工以及材料革新、工作方法、环境改造,一直到销售服务等产品相关环节上,都要向前人未有过的领域、方法、技巧等方面发出挑战,进行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综合的创新,以达到另辟蹊径、缩小差距和后来居上的目的,这就是现场生产的创造性的一些内容。 
2.科技创新关键是一个“创”字 
这个“创”字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分析现状,从改变不合理开始 
 摒弃一成不变的保守观念 
 运用头脑风暴法,集纳众人智慧 
 转换思维,换角度考虑 
 组合嫁接,博采众长,搭建智慧之桥 
 打破常规,不惧失败,挑战新事物 
  
三、阻碍创造性发挥的三大鸿沟 
从个人自身发展的角度,有三道鸿沟阻碍着我们创造发明: 
 第一,认识上的鸿沟-固执 
比如没有发现问题的存在,既便知道有问题也难以查找出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怀有这些思想的人比较僵化和固执,喜欢抱着过去老一套的方法来行事,不能突破目前认识上的局限。 
 第二,文化上的鸿沟-不自信 
是指有些人很不自信,总是认为:“我的文化水平低,不可能提出好主意。”有这样思想的人思想保守,墨守陈规,不敢超越传统偏见的范畴。事实证明,越是知识少、技能少的人越保守。而越是知识面宽的人,越不保守。比如爱迪生,他仅初中毕业,但是他是世界上的发明大王,一生共获得了1400多项国家专利。 
克服这个障碍的方法就是相信自己,打破条条框框。 
  第三,感情上的鸿沟-情绪化 
是指一些人对待事物总抱着“我喜欢”或“我讨厌”的情绪化心理,怕麻烦,一遇上困难马上泄气,懒散不情愿。 
这样的人做事情比较随意化,不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以自我为中心,,这样很难发现隐藏在事物后面的创新机会。 
有了这三道鸿沟的人,一辈子就不可能有什么发明创造。 
  
四、中国人扼杀创造力的成语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5000多条成语,其中很多是激励人们上进的,但是也有一些成语固步自封,深深禁锢了我们创造性的发挥,例10个词语来分析: 
 出头的椽子先烂  
枪打出头鸟,可千万别出头。别人没干事情,你也别干。 
 人怕出名猪怕壮 
猪一壮,就麻烦了,就要被杀了。同理,人不能出名,一出名,麻烦就多了,采访、报道、上相、开会、做报告,弄得你没有时间再搞创造了。 
 几十年如一日 
很多人认为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这样很好。但是当前是信息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新东西产生,比如新技法、新理念、新方法等。如果不去学,几十年如一天,固守成规,绝对不会有发展。 
 知足长乐、先入为主、异想天开  
三者的意义相似,都是满足于现状,排斥别人。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这种暴君式的封建统治思想在现代社会也非常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人都是顺民,没有自己的思想,思维也被禁锢了。 
 随大流  
随大流是中国最普遍的现象。比如说,听课时有些勇敢者就坐到前排;可很大一部分人往往喜欢坐到后面或角落。往后退是随大流的一种表现,随大流就意味着法不责众,比较安全。 “随”就是顺从的意思, “随”的结果是变成了没有创新精神,只能抄袭、模仿、照搬,所以随大流的思想是影响发明创造的根深蒂固的敌人。 
 不敢越雷池一步 
这个雷池使人变得小心谨慎。孩子受到的最大的表扬是什么?这孩子真听话,真好。小时候,听父母的话;长大了,听老师的话;工作了,再听领导的话。自己没有主见,做个顺民,缺乏创新。所以我们要培养有主见、敢于创新的学生。 
 十全十美 
这是人们追求的境界,尽善尽美。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世界上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追求十全十美实际上会大大降低创造发明的速度。 
实验表明人的思想深处都追求十全十美。有些领导很会利用这种心理,将剩余的工作让部下完成,让部下获得成绩和功劳。这种做法抑制了部下寻求突破的机会和动力。 
 
第二讲 突破鸿沟才能创造(下) 
一、创造发明的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开始的时候,创造发明往往不被大部分人所理解。当你敏感地捕捉到一些正确的信息,下定决心去干事情的时候,迎接你的没有鲜花和掌声,却到处充满了荆棘。就好像在树木凋零中,你一个人上了高楼,没人陪伴,前程茫茫。这时候,要下定决心,立志去改革创新。这个过程考验的是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们进入了创造发明活动,最后开始了技术攻关,劳累随之而来。攻克某个难关,需要对设备进行改造,查资料、调查研究,四处奔忙。过程很艰苦,劳民伤财。但是我们要勇往直前,在所不惜。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经过千难万险,离胜利还差一步,这时候千万不要放弃,机遇总留给有所准备的人,也许突然一回首,问题随即解决。 
  
二、左半脑和右半脑的奥秘 
人的脑子分为左半脑和右半脑,这两个半脑有着不同的用处: 
1. 左半脑—理性中枢 
左半脑管分析、批判、语言,是理性的。左半脑发达的人逻辑思维非常严密,可以从事数学家、律师等职业。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左半脑比较发达,因为中国人大部分是右手动作熟练,可以使左脑发展得更好。 
2.右半脑—感性源泉 
右半脑管感情,非语言,是综合的。左半脑按照常规理论、分析、推导的方式寻找答案,会花很多时间。而右半脑非常节约能源,一瞬间就可以找出答案,近似于直觉。 
 
………… 
 
以上贴子只是内容提要,完整详细的内容在下面附件中,请下载后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