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管易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查看: 7910|回复: 12

连载图书《仓储这点事儿》201——210

[复制链接]
201 救灾物资
  华夏历庚子鼠年,疫情大起,各界倾力支援,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某市。
  当地红会仓库却乱作一团,收发失据,一时舆论大哗。
  王二愤愤然,对一众兄弟道:吾等若派遣数人接手,这个难题应该算是“天空飘过五个字,那都不叫事”!

  救灾物资真的难于管理吗?
  从本质上说,无论物资数量何等巨大,品种如何繁杂,仓库仍只不过是个分发中心。
  操作流程依然是验收、入库、入位、储存、分拣、复核、配送。

  作为事后诸葛亮,我们不妨规划一下救灾物资如何管理。
  一、前期准备
  1、租赁合适的仓库。海量物资涌入,并属突发状况,现有仓库估计难以满足要求。
  2、库房分区,主要包括收货区、存储区、备货区、发货区、不良品区等。其中,存储区要根据物资品类再行细分,如药品、医疗器械、日用品、生鲜等。分区后的仓库要进行标识,可用粉笔在地上划线,或粘贴各种颜色的胶带应急。
  3、各分区规划货位。因不一定有条件安置货架,按照普通托盘尺寸(大体为1.2m×1.2m)为标准,结合每个分区的品种数及流动性进行划分并编号,用即时贴手写贴在托盘或地上。
  4、组织人员,分派岗位。
  (1)信息员:负责与需方沟通需求,结合库存情况分配物资,开具派工单。同时,接听捐赠电话,根据到货量协调送货时间。
  (2)验货员:负责物资质量检验(可能需要医院的专业人士参与)。
  (3)库管员:负责根据物资检验结果,入库、入位、分拣。库管员按区域分组,明确区域负责人。
  (4)复核员:负责对分拣后的货物复核、打包。
  (5)装卸工:负责货物装卸、搬运。
  (6)配送员:负责按照信息员开具的派工单配送。
  5、租用叉车,购置地牛、托车等设备;购买或租赁托盘备用。
  6、上线WMS,若无条件可用EXCEL代替。物资信息字段要提前做好规划,务求详尽,如物资编号、所属品类、名称、生产日期(无生产日期时记录到货日期,如蔬菜)、生产厂家、捐赠方、规格型号、计量单位、数量、所属分区、货位编号等。
  7、向社会公示收发流程、监督电话、联系人、微信号等。

  二、管理流程
  1、收货
  (1)有人送货时,验货员、库管员对卸车后的物资进行验收核查,指派货位,填写入位单,交由装卸工入位。对于验收不合格的不良品,安排装卸工搬运至不良品区暂存。
  (2)库管员在相应表格或单据上补充完整物资信息(如生产日期),尽量完整记录,包括送货人车牌号(可直接写在收货单据上)、送货人联系方式等。对于没有单据的,手写单据后让送货人签字确认(复写,一联交送货人捎回)。
  (3)各区域负责人将入库物资在表格或WMS中登记。使用EXCEL管理时,要注意信息的同步性以及版本控制,避免互相覆盖丢失数据。
  2、保管
  (1)按物资特征做好分类管理,如药品、医院器械需要无尘环境,易腐商品做好通风等。
  (2)制定盘点计划,定期盘点库存。如果人员不足,可只对有进出的货物盘点。
  3、发放
  (1)信息员对物料进行分配,以收货方为单位制作发货单,包含收货方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物资品种、批次、所在货位、承运车辆车牌号等。物资发放过程中,做到按批次先进先出,特别是生鲜等保质期短的物资及时分派。
  (2)库管员按照发货单分拣,并搬运至备货区,依据收货方做好标记,通知复核员。
  (3)复核员将物资复核、打包后,在发货单上签字,交给配送员带至收货方签字盖章。
  对于自提货的,要让司机出示委托书,内容包括发货单编号、提货人姓名、身份证号、车牌号等信息,并盖公章。
  (4)装卸工根据复核员签字的发货单装车、签单、放行,配送员配送到位。自提货的,需要司机现场签单。

  三、其他问题
  (1)疫情期间,物资分派刻不容缓,人员可分两班工作,白天主要处理收发事宜,盘点、数据处理、分派计划制订等工作安排在夜间进行。
  (2)不良品区的物资报告上级后,可根据指令降低要求使用,如口罩不符合医用要求,可用在普通的防护环境中。
  (3)已到货、管理不善的物资按照以上流程重新清点、登记、入位。
  (4)与当地政府部门协同,详细统计收货方名单(医院、小区等),避免遗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显示全部楼层
202 SCPR
  国际上有个著名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是美国供应链协会发布的,跨行业标准供应链参考模型和供应链诊断工具。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供应链管理委员会,也于2003年10月发布了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水平评价参考模型(SCPR1.0),用于评价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水平。

  这个模型尽管推出时间比较久远了,但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借此,向开发此模型的专家们表示敬意,并倡导同仁们支持、使用国产标准与规范!

202-1.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显示全部楼层
203 供应商合规
  现代物流管理追求的目标,可以概括为7R,即:
  将适当数量(Right Quantity)的适当产品(Right Product);
  在适当的时间(Right Time)和适当的地点(Right Place);
  以适当的条件(Right Condition)、适当的质量(Right Quality)和适当的成本(Right Cost)交付给客户。

  仓储管理工作中,我们一般都会考虑在向下一环节(即客户端)服务时坚持7R。

  实际上,对于上游的供应商,也应该提出7R要求。
  这些具体的要求,有时候——特别是在国外的一些仓储管理书籍中——称为供应商合规性。

  规模较小的分销商、代理商在采购谈判时并不具有话语权。
  但是,对于大中型流通企业来说,就应该对供应商交付方式提出明确要求,确保他们以最适当的方式将产品交付给仓库。

  其实,在供应商管理领域,也有个80/20规则。
  指不仅20%的供应商提供了80%的库存,而且20%的供应商可能造成80%的进货问题。
  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我方的操作产生影响。

  水西汽配最近开发了一个自主品牌,产品包装规范让王二提出要求。
  二经理很兴奋,之前都是盲婚哑嫁,到了啥货都得收,连P都不敢放一个。
  这回终于翻身做了主人,好歹有了点发言权,于是精心进行了整理。

  总结起来,在下订单之前,需要与供方确认的领域包括:
  1、交货频率。供应商要在要求的时间到货,而不是他们方便(上厕所?)的时候。
  2、运输包装类型。是纸板、塑料、手提袋、防滚架、托盘,还是散装。散装需要人工装卸,会增加成本。另外,若使用托盘,外面是否有缠绕膜防水,且每托盘标准多少箱?
  3、交付方式必须与仓库可用设备兼容。如果使用托盘,要确定托盘的尺寸,包括长度、宽度和高度,以及类型(如四向入口),现有叉车要能够直接操作。
  4、是否考虑了销售包装数量。如某种火花塞每辆车需要六支,但包装若是四支一包,那客户订货时就比较麻烦,或者一次订12支(3盒),或者散发,而散发就会降低分拣和包装效率。
  5、包装是否符合行业惯例,如润滑油一般4L装每箱6桶,就不能每箱8桶或4桶。
  6、外包装箱质量如何,搬运时会不会容易破损,是否防水。
  7、如果每箱中多个SKU混装是否有标记。因为汽配产品SKU较多,经常混装。可以要求供应商用标签注明“拼箱”,这样收货时就不容易弄错,提高准确率。
  8、包装箱(外包装)、产品包装盒(内外装)是否四面都有商品编号,还是仅在相邻的两面。若只有一面印有商品标识号,堆码时就要特别注意:标号要冲外。另外,商品编号字号要大,容易辨认,不用戴老花镜就能够看清楚。
  9、每箱产品的重量大约多少,是否过重不易搬运。
  10、纸箱的尺寸和类型。如正方形的箱子堆码容易,但易倾倒。
  11、外包装箱上是否印有搬运注意事项、条形码,指明堆码高度和内含产品数量; 若为危险品,是否有特别标识;若为进口产品,是否有中文标识。
  12、产品包装盒上是否印有产品条形码。王二曾见过某品牌产品的条形码标签是折过来的,即把它当作了封口贴,整个条形码不在一个平面上,也不知道是哪个脑残给设计的,扫码时很不方便。另外,条形码是否清晰无损坏,能够正常使用。若有条形码,内外包装箱(盒)上是否都有。
  13、有无防伪处理措施,还是需要自己去设计、粘贴相应标签。
  ……

  在供求双方做好约定后,要让供应商发来样品,以确保完全合规。
  否则,即使有书面的协议,因为双方理解不一致或沟通障碍,也会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结果可能会令人啼笑皆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显示全部楼层
204 积压处置
  某书店的书大量滞销,领导急的上火,某天开会时谈到降温费,灵机一动道:
  “降温费往年发100元,今年给大家发3本书,价值150元,不亏待大家。”

  一名员工没好气地说:“降温费是用来防暑的,发书管啥用?”

  领导笑道:“怎么不管用,你看看这书名——《冲浪水西》,多避暑啊!”。

  地球人都知道,任何代理商或经销商的仓库里,准会或多或少地存有积压商品。
  畅销的我都有,滞销的都没有,那是理想。就是组织30个博士、250个硕士进行采购分析也做不到。
  切不说商品长期储存面临过期、变质,甚至损坏的风险。
  如果数量比较多,仅是仓储租金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还不算搬运、盘点等管理费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一种产品只要进入仓库就开始贬值。
  尽管商品质量无变化,价值无变化,但毕竟是增加了成本,变相的就算是贬值了,除非白菜卖出猪肉价。

  积压商品(或称为滞销商品),在管理较为规范的公司里很容易发现:
  通过ERP系统的库龄分析功能,能够直接锁定。

  但是,除了这些“正常”的积压商品,仓库中一般还有一种隐含积压品。
  由于它们不反映在库存数据中,所以除了主管的员工,很难被其他部门或公司高层发现。
  这就是品相不好、有瑕疵但不影响使用的产品。

  平时里,如果这类商品备货量较大,在客户采购时由于它们不满足发货条件,就会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
  日积月累,数量会越来越多,时间长了就只能报废。

  所以,若员工不说,采购部门又不现场检查,天长日久,采购部门进行常规库存分析时显示某些产品有货。
  但实际上客户采购了却发不出去,造成断货。
  而备受指责的采购部门却往往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积压品在仓库里,除了增加成本,更主要的是有碍观瞻。
  所以,仓库负责人应该主动地定期统计,通报业务部门及时处理,以便尽快变现。

  一般而言,处理积压商品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1、最常用的手段当然是折价销售,或以优惠的价格包销给某个经销商。
  2、倡导员工自用,主要适用于包装不良的商品。
  3、结合市场开发或应对竞争,在某些区域集中处置,商品作为冲击市场的营销资源。
  4、抽奖或渠道激励时作为奖品,甚至以很低的折扣当作一线业务人员绩效工资的一部分。
  5、买一赠一或捆绑销售(把畅销品与滞销品绑定在一起)。
  6、答谢老客户或组织回馈性质的降价促销。
  7、结合品牌或形象宣传,回收销毁,将损失的费用转化为市场推广投入,如当年海尔砸冰箱。
  8、挥泪大赠送,把货物免费送给客户。虽然收不回成本,但好歹不产生费用了。
  9、更换包装,有原则地修改生产日期!为此,在5月13号周五那一天,王二被工商部门请去畅谈人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显示全部楼层
205 留下痕迹
  工作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和其他人,其他部门,甚至其他公司产生合作关系。
  尽管坦诚协作是共同完成工作的必要条件,但是,我们还是得处处留心。
  保留工作痕迹,才能在出现扯皮等情况时,保护好自己。

  其实,针对工作中留下痕迹的做法,有四种不同的心态。
  1、国内某些企业的劳资关系没处理好,于是有些员工就不得不私下保留证据,万一出现工伤、没发加班费、未依法缴纳劳动保险等情况,产生劳动纠纷时,参他一本,混个零花钱。
  2、很多部门或单位工作做完了要有照片或影像作为证明。就如鼠年春晚小品《走过场》演的那样,领导还没来看望,病人即使痊愈了也不能出院。俗话说:痕迹做得好,就是单位宝;领导拼命夸,上级提拔早。
  3、领导违规操作(特别是财务方面),作为经办人员,为“甩锅”计,肯定要留下证据,死道友莫死贫道,万一事发,拿出来可以自保。
  4、免责需要。在涉及到和别人有工作界面的时候,留好痕迹。若不出问题,什么事情都好说。一旦出了问题需要落实责任时,之前任何口头的约定都可能得不到承认。这方面有几个案例,让王二记忆犹深。

  有一次,上级领导指示:某品牌产品的尾货要退厂处理,要求仓库清点清楚,提交清单。
  实际上,ERP中的库存数据是准确的。
  领导也是好心,觉得既然是尾货,难免有商品损坏等情况,核实清楚再向供应商申请退货更为稳妥。
  王二安排人员,当天处理完毕,把商品清单通过微信发给了相关人员。
  一个多月后,领导问责了,非常生气:“这么一点点工作,一个多月了也没办利索,*&¥#@%¥……。”
  把王二好好地教训了一顿。
  王二再联系当事人,对方回复很明确,没收到啊。
  反正是抓革命、促生产,你的事情俺不管。
  微信上的信息时间长了不可查(特别是王二这种经常清理手机的半发烧友)。
  最后只能自己背了黑锅,不了了之。

  还有一次,仓库因为清扫需要,王二看到库存商品中有一个吸尘器(促销礼品),就打电话给主管人员,请求自用。
  对方答应的很爽快:你们拿去用就行。
  半年以后,对方翻脸了,指责王二:这么贵重的东西你们想用就用,连个招呼都不打,怎么不知道节约呢?好一顿数落。
  王二没办法,又吃了个哑巴亏。

  诸如此类的事情,若没有留下证据,以后万一发生争议,确实说不清楚。
  所以,出于自保、免责、不去背黑锅的需要,证据还是要滴。
  所以有人说:一切皆有记录,电话查无对证。
  1、随手拍照、录像。
  2、记录“黑材料”,注明具体日期、相关人员、具体事项。出现争议时,拿出来念念:“X月X日,张三……,李四……”。一般情况下,对方也不好意思拒不承认。当然,不能造假。
  3、对一些容易产生纠纷、矛盾、法律责任的工作内容,把能证明自己的材料保留下来,建立工作台账。
  4、双方或多方开会定下来的事项,一定要有会议纪要。若没有专人负责就自己写,然后把主要内容群发个电子邮件,进行确认。另外,双方口头约定的事项,事后最好也发个邮件备查。
  5、工作中的沟通事项,尽量不用电话,而是通过钉钉。钉钉中的信息可以永久保存,虽然时间长了不太容易查询,但好歹有记录。若不得不用电话沟通时,不妨录音。

  有人非常不屑,道:真黑啊!
  把个王二同志冤得,瓢泼大雪啊!天地良心,不是俺们黑,这实在是对付厚黑之人的无耐之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显示全部楼层
206 项目管理(上)
  仓储管理工作中,也会涉及到项目管理。
  小到组织一次活动,大到新建一个仓库、WMS上线等都可以看作是项目。

  项目(特别是大项目)会涉及多道工序,其中逻辑关系复杂。
  若某一方面跟踪不到位,难免顾此失彼,影响整体进度。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用项目管理工具,在重要的节点上检查自己是否遗漏了某些环节。

  常用的项目管理工具,有三种(话外音:今天不讨论计算机软件):ToDo列表、甘特图、一页纸项目管理模板。

  1、Todo列表
  对于比较简单的项目,可以使用Excel做个简单的表格进行管理。
  主要方法是把整个项目分解为子任务,确定各自的完成时间和责任人。
  然后逐项跟踪落实,若某个环节出现延迟,则及时调拨资源解决。

  ToDo列表,能够做到对项目进度一目了然。
  但是,若子任务之间有前后的逻辑关系,则无法直观表示出来,不适用于大型项目。

  以组织一次员工拓展训练为例,对应的列表如下。
206-1.png
ToDo列表

  2、甘特图
  甘特图(Gantt Chart)是亨利·甘特1910年开发的。
  它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项目中的各项任务,通过条状图显示各任务随时间进展的完成情况。
  上面的拓展训练活动,用甘特图示例如下(MS-Project)。
206-2.png
甘特图

  通过甘特图能够直接了解到以下信息:
  今天谁应该做什么任务;这个任务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应该先做哪些任务,后做哪些任务,哪些任务可以同时做;
  这个任务是否被其他任务依赖,如果是,那么这个任务就不能推迟,必需按时完成或者提前完成,否则会影响后面的任务;
  每个任务已经完成多少,还剩多少;等等。

  为了绘制出甘特图,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强迫自己完成以下几件工作:
  确定每一个任务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确定任务的依赖关系;分离可以并行的任务;确定不同任务间的时间关系等。

  当完成第一版甘特图后,经常会发现有些地方可以继续优化,但这种优化和完善在未画图之前很难发现。
  因此,在整理甘特图的过程中,可以让项目的规划越来越清晰。

  甘特图的优点:图形化、清晰直观、容易制作、便于理解。

  甘特图的缺点:主要关注进度,不能综合反映各项任务间的复杂关系,难以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
  虽然能够通过项目管理软件描绘出项目活动的内在关系,但若关系过多则会增加阅读难度。

  有很多专业的软件可以制作甘特图,也可以在Excel中手动绘制,类似的教程在互联网上有很多,不再赘述。

  还有一种变形的甘特图,叫做负荷图,它的纵轴不再列出活动。
  而是列出整个部门或特定的资源,以帮助管理者对生产能力进行计划和控制。

  张利民在其所著的《最后一公里的哲学》中,提到了一种甘特表。
  实在不愿意使用甘特图时,不妨一试。
206-3.png
甘特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显示全部楼层
207 项目管理(下)
  3、一页纸项目管理模板
  克拉克·A·坎贝尔所著的《一页纸项目管理》中,提出了一个模板,使用一页A4纸就可以管理整个项目。
  这个模板帮助我们把复杂项目中的关键要素提取出来,包括任务、目标、时间线、负责人、风险和质量等。
  向项目利益相关人,传达其所需要的全部重要信息,使项目跟踪工作变得清晰、简单、易于掌控。

  根据上述的员工拓展训练项目,制作的项目管理模板如下。
207-1.png
一页纸项目管理模板

  第①部分,提供项目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负责人、目标及概述等。

  第②部分,把整体目标进行分解,一般不超过3项。
  杠精提问:那万一超过3项咋办?王二回复:加列!

  第③部分,逐一列示主要任务。
  可以通过文字缩进把较小(或简单)的任务靠右列示,以突出任务的层次。
  当然,任务前的数字标号相应的改为X.X形式(就像书的章节目录一样)。

  同时,要根据项目进展情况,随时更新该任务的状态。
  其中:绿色表示进展顺利,红色表示有风险,黄色表示有延迟。
  在主要任务的下方列示主观任务,这些一般指很难主观量化的内容,如客户满意度。

  对每项任务,在第②部分子目标对应项上填入圆圈,每项任务都至少有一个与之相关的目标。
  如制定拓展训练计划,对应“项目准备”子目标,在对应的格中划圈。
  空白圆圈指任务未开始或进行中;实心圆圈表示任务已完成。

  若某项任务与子目标不相关,要么是因为做这项任务毫无意义,要么是因为子目标不完整。

  第④部分,下部标明项目的汇报日期。
  确认报告日期需要估算项目的总时间跨度,然后将时间线分成可测量的时间段。
  把任务和时间线关联,如申请经费预计需要2天,就把对应日期内标上圆圈(同理,实心圆圈表示任务已完成)。
  可以在图中加入一条醒目的直线指示当前日期。

  第⑤部分,下部列出项目组成员,然后对应每项任务指定负责人。
  其中,标示A的为主要负责人,标识B的为配合人员,标识C的为支持人员。

  此外,在问题与风险区域,可以概述发现的问题以及需要应对的风险。
  当然,也可以用图形直观的列示成本支出及对应预算情况。

  总结&预测部分,可以用来简单总结项目当前状态,对不远的将来做出预测,传达其它部分不够明显或没有包含在内的信息等。
  召开项目进度会议时,打印一张交给领导,就不用再写项目报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显示全部楼层
208 布置任务
  在做管理类培训的时候,有一个段子经常会被人提及。
  说有两个人,我们且称之为张三、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同样的工资。
  一段时间后,张三加薪了,而李四却没有。

  于是,李四跑到老板那里发牢骚。
  老板说:“你去集市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东西。”
  李四回来汇报说:“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老板问:“有多少?”。李四又跑回去重新看。
  回来汇报后,老板又问“价格是多少?”。
  李四再次跑去打听。

  老板让张三做同样的工作,张三看了回来汇报说:
  “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xx。“
  ”土豆质量不错,我带回来一个。“
  ”另外,这个农民一会要运几箱西红柿过来,价格非常公道,我拿回来一个当样品。“
  ”而且把那个农民也请来了……”。

  人们一般都会赞扬张三,而认为李四责任心不强、不灵活、太死板、工作能力差,如此种种。

  对于员工来说,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有很多,经常会遇到新问题,有时候甚至超出了他的能力极限。
  作为管理者,如果下达一项指令时懒得说清楚如何执行,让员工自己去思考、体会。
  甚至希望仅靠一个眼神,员工就能明白工作怎么做,结果往往是需要返工。
  须知,企业最大的浪费就是重做。

  樊登在其所著的《可复制的领导力》中提到,日本人向下属布置任务时,至少要说五遍。
  Step1:管理者:“渡边君,麻烦你帮我做一件xx事。”渡边君:“是!”。
  Step2:管理者:“麻烦你重复一遍。”。渡边君:“您是让我做xx事,对吗?”。
  Step3:管理者:“你觉得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大概是咱们这次能够顺利地xxx。”
  Step4:管理者:“你觉得做这件事会遇到什么意外?遇到什么情况你要向我汇报,遇到什么情况你可以自己做决定?”。渡边君:“大概有这么几种情况……如果遇到A情况我向您汇报,如果遇到B情况我自己做决定。您看可以吗?”。
  Step5:管理者:“如果让你自己做这个事,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和建议吗?”。渡边君:“如果让我自己做,可以在某个环节……”。

208-1.png
布置任务的五步法

  每一个员工都有意愿把工作做好。
  但是,就像孩子不会只通过一次体验,就能学习和掌握一项技能一样,成人的学习也需要反复。
  布置任务时只说一遍,管理者口中的了解、知道,员工并不真正清楚。
  没有经过反复确认,对于稍微复杂一些的工作,员工很难领会领导者的意图,就更别提圆满完成了。

  仓库里的工作相对于其他岗位比较简单,但情况同样如此。
  比如,我们安排员工去买些纸。这么一项简单的任务,结果也可能令人啼笑皆非。
  纸有很多种:复印纸、多联复写纸、包装纸、手纸……。
  此外,要买多少?价格范围是什么?发票开哪一种?等等。
  若不能够提前交待清楚,谁能保证员工和领导想的一样呢?那除非奇迹出现。
  但是奇迹之所以被称为奇迹,而不是被称为白菜,那就是说,这种事情概率真的太低了。

  员工不可能和管理者心意相通,就是夫妻二人很多时候也做不到。
  所以,为了保证工作成效,在给员工安排任务时不妨多费点口舌,试试五步法。
  或者自己按需改良,创造适用于自己团队的任务下达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显示全部楼层
209 重复劳动
  有一个段子,说某人看到两个俄国人在干活,前一个挖坑,后一个填土。
  很不理解,就问他们在做什么。
  俄国人说:上级让我们三个人出来种树,第一个负责挖坑,第二个负责放苗,第三个负责填土,但是今天第二个人有事没来。

209-1.jpg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相关人员都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但实际上是无效的。

  在仓储管理工作中,还有另一种亦属无效的做法,那就是重复劳动。
  情景1:仓库的积压退货处理是分配到各区域分管的,如一区负责A店的退货清点,二区负责B店的退货清点等。
  但是,各区域的划分,则是按照品牌,所以存在交叉。
  也就是说,清点退货的,和最终入库接收的,不是一个区域。
  实际工作中,各个区域清点完毕后,若这些货是本区域负责的,直接入库;否则,要转交给主管的区域,由他们做后续的处理。
  如A店的货由一区清点,完成后交给二区入库、上架。
  但二区在接收时会再一次逐一清点一遍,检查商品状态,确认符合接收标准、数量准确。
  究其原因,就是担心上一岗位没有把工作做好。
  尽管一般不会发现问题,但同样的工作其实是做了两遍。

  情景2:因为仓库空间不足,连过道里都堆满了。
  对于放置于最深处的货物要发出时,就要用叉车把过道里的货物全部搬运到外面,再做进一步的操作,造成频率的搬进搬出。

  情景3:仓库每天都要通报各客户(门店)的实际发货件数。
  但是现有WMS系统不支持出库时录入件数,所以下班后需要订单处理员逐一再次录入相关信息。
  包括单号、门店名称、发货件数等,制作统计表。

  情景4:为了保证发货准确,要求书写装箱单。
  实际上,95%以上的装箱单写了并无用处,因为它主要用在查找发货差错时。
  所以,这绝大多数的工作量其实是冗余的。

  情景5:有些整件商品(如润滑油,每桶4L、每箱6桶),只有外包装箱的某一面印有商品编号。
  卸车时若不加注意,未把编号冲外,或者因为粗心把类似商品混码在一起,后期清点时就需要再重新搬动一遍。

  这样的情况有很多,不仅浪费资源,也容易造成货损。
  所以有人说,人们80%的工作时间都是浪费的,是有一定道理的。

  重复劳动各有其原因,分析起来好像无解。
  但是,作为管理者,需要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退货的处理,一般情况下清点时需要两个人,一个人检查货品,另一个人在退货单据上打钩确认。
  若让相关的两个区域(负责清点退货的区域、主管该品牌商品的区域)合作去完成,那么商品的检查就可以一次完成,这就减少了50%的工作量。

  再如,对于空间不足频繁搬运搬出的情况,可在入库时分析商品流动性,把发货量大、发货频繁的商品放置在外面(或放置一部分)。
  虽然不能完全杜绝重复搬运,但势必会减少工作量。

  管理就是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解决问题,这需要管理者有系统思考的能力,不能就事论事。
  要做到,先得想到,没做到往往是因为没想到。
  没有提前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就不会有相应的应对方案,在事情发生时自然就没法应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显示全部楼层
210 包装标识
  在货物保管及发运过程中,一些常见的标识不可不知。

  1、包装储运图示标准(GB/T 191-2008)
210-1.png
包装储运图示标准

  2、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90-2009)
210-2.jpg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仓库管理网

GMT+8, 2025-1-18 16:09

Powered by 库管易

KuGuanY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