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企业在自身生产能力不足或为了优化资源配置的情况下,将部分生产任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完成的一系列管理和控制活动。
1.0 目的
为满足生产需求、使外协加工流程规范化、削减外协加工成本、提升外协加工效率,并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特制定本流程。
2.0 范围
2.1此规定适用于公司内部加工能力不足以应对或生产能力及生产周期已达上限的情况;
2.2适用于那些既无现货可购又无法自行生产的特殊零部件;
2.3 当外部协作单位拥有专业技术,能确保外协加工质量且价格合理时,也适用此规定。
3.0 程序(具体见外协加工操作细则)
3.1 委外加工过程中一切物流及外协由采购部统一处理,各制造部不直接对外。
3.2 委外申请的提出
3.2 委托外部加工的申请程序如下:
3.2.1 对于公司无法自行完成的加工环节,各制造部门应提出申请,采购部门将据此直接规划外部加工方案(申请部门可以协助联系合适的外部合作单位)。
3.2.2 若公司虽具备生产能力,但因各种因素影响而无法按计划执行生产任务,需进行外部加工时,则由提出申请的部门上报,经生产总监审核批准后,由采购部门最终决定并规划外部加工计划。
3.2.3 对于公司有能力生产,但由原材料供应商负责加工的环节,应按照常规的外部协作流程处理。
3.3 制定及批准外协计划
外协申请部门需制定外协申请(包括图号、技术要求、预期完成日期等),并由该部门负责人签字核准。
3.4 选择外协合作伙伴及评估产能
3.4.1 对于已有的合格外协供应商,采购部负责评估其生产能力,并将结果反馈给财务总监;
3.4.2 对于待评估的外协供应商或新供应商,采购部与质量控制部共同进行确认,并将结果反馈。
3.5 签订外协合同
3.5.1 外协加工的价格和条款由采购部与外协供应商协商确定(技术与质量条款由技术部和质量控制部提供,外协价格由外协申请部门提出建议)。
3.5.2 公司合同审核团队负责审查外协合同的条款。
3.6 外协加工件的检验、准备和装箱流程
3.6.1 质量控制部门依据前期工序检验结果对外协加工件进行质量检验,并确认其出厂标准。
3.6.2 各生产部门需提供外协加工件的技术规范,并准备所有必需的辅助工具和设备。
3.6.3 各生产部门根据技术规范对外协加工件及其辅助材料进行适当的包装。
3.6.4 外协加工件准备完成后,在发货时,由采购部门出具外协加工单,生产部门与外协单位需在该单据上共同书面确认发运的加工件的类型、型号和数量。
3.7 生产进度与质量跟踪
3.7.1 采购部门负责监控外部合作伙伴的生产进度,并及时向提出外包申请的部门反馈相关信息。
3.7.2 质量控制部门指派专人对加工质量进行跟进,特别是在关键加工阶段实施监督。
3.8 成品回收与数量校验 外包加工完成的工件在返还时,提出外包申请的部门与外部合作伙伴需共同核对返回的工件种类、规格及数量。随后,申请部门开具入库单据,并由采购部门负责审核该单据,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3.9 进厂质量核查
3.9.1外协申请部门需通知质量控制部门对外协返回的零件进行质量检验。
3.9.2质量控制部门在完成检验后,将结果通报给采购部门、外协申请部门及外协厂商。
3.9.3合格的零件将被转交给外协申请部门,而不合格的零件则按照《不合格品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3.10 报告编制
3.10.1 生产部门在当月的生产报告中需明确记录外协加工的数量;
3.10.2 外协申请部门需每月编制外协任务的收发存报表,并在月底提交给采购部门;
3.10.3 采购部门需根据外协申请部门提交的报表,与外协厂商核对外协加工的数量和库存情况。
4.0 结算流程
4.1.1 每月22日前,外部合作单位须依据采购部门提供的入库清单进行核对,并开具增值税发票。随后,需将发票、外部加工任务单、外部加工入库单及入库清单汇总文件一并提交给采购部门。
4.1.2 采购部门核实无误后,将相关资料转交财务部门,按照财务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4.1.3 月末,采购部门根据应付款项报表或事先约定的支付条件,确定支付金额,经财务部门审核确认后,执行付款通知。
…………
以上贴子只是内容提要,完整祥细的内容在下面附件中,请下载后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