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进行仓库盘点后,根据盘点结果对库存数据进行调整是确保库存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一个通用的仓库数据调整方案:
一、盘点后数据差异分析
(一) 差异分类
1.数量差异(盘盈/盘亏)
盘盈是指实际盘点数量大于库存系统记录数量。这可能是由于未入账的收货,例如供应商送货后,货物已入库但收货单据未及时录入系统;或者系统出库未执行,比如在系统中已做了发货操作,但货物实际仍在仓库。
盘亏则是实际盘点数量小于库存系统记录数量。可能是存在未记录的出库,例如员工私自领用货物未告知仓库管理人员;也可能是货物被盗或在存储过程中发生损坏,而未及时发现并记录。
2.规格型号差异
在盘点过程中可能发现货物的实际规格型号与系统记录不符。这可能是由于在采购或收货时,货物的标识不清,导致入库时错误地录入了规格型号;或者是在仓库内部进行货物整理、移库等操作时,将不同规格型号的货物混淆。
3.位置差异
货物在仓库中的实际存储位置与系统记录的库位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货物在搬运过程中未及时更新系统信息,或者是工作人员误将货物放置在错误的位置。
4.质量状态差异
实际货物的质量状态(如良品、次品、待检验等)与系统中记录的不同。这可能是由于货物在存储过程中发生了变质,但未及时重新检验和更新状态;或者是在收货时对货物质量状态的判断失误,导致录入错误。
(二) 原因分析
1.出入库记录错误
在入库环节,可能是仓库工作人员在填写入库单时,将货物数量、规格型号等信息写错。例如,数字看错、字母混淆等情况。在出库环节,可能是发货人员未按照实际发货数量准确记录,或者是在选择货物规格型号时选错了对应的出库记录。
2.领用未及时登记
当其他部门从仓库领用货物时,可能由于领用人员和仓库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不畅,或者是领用手续繁琐,导致领用行为未能及时在库存系统中登记,从而造成库存数据与实际不符。
3.货物移动未更新系统
在仓库内部,货物经常会因为存储布局调整、补货等原因进行移动。如果工作人员在移动货物后没有及时在系统中更新库位信息,就会导致位置差异。
4.标签错误或缺失
货物标签是识别货物规格型号、质量状态等信息的重要依据。如果标签本身印刷错误,或者在搬运过程中标签脱落、损坏,就容易造成盘点时的差异。
5.系统与实物操作不同步
可能是由于网络延迟、系统故障等原因,导致实物的收发、移动操作与系统中的记录存在时间差,从而引发各种数据差异。
二、数据调整流程
(一)差异确认
1.复核盘点记录
由专门的盘点小组对盘点过程中记录的各项数据进行再次核对。核对内容包括货物的名称、数量、规格型号、库位以及质量状态等。在复核过程中,要重点检查那些数据异常或者容易出错的货物,确保盘点记录的准确性。
2.核查相关出入库单据
调出盘点期间的所有出入库单据,包括采购入库单、销售出库单、内部领用单等。将单据上的信息与盘点记录进行逐一比对,查看是否存在单据与实物不符的情况。例如,检查入库单据上的数量与实际盘点的入库货物数量是否一致,出库单据上的货物规格型号是否与盘点的出库货物相同。
3.调查差异原因并记录
根据复核盘点记录和核查出入库单据的结果,深入调查每一个差异的具体原因。对于数量差异,要追溯到相关的业务环节,确定是在哪个操作点出现了问题。对于规格型号、位置和质量状态差异,要分析是人为错误还是系统问题,并将调查结果详细记录下来,形成差异原因报告。
(二)审批流程
1.填写《库存调整申请表》
由仓库管理人员根据差异原因报告填写《库存调整申请表》。申请表中应包含详细的货物信息,如名称、编号、规格型号、当前库存数量、盘点数量、差异数量(盘盈或盘亏数量)、差异原因等内容。同时,还要注明调整的建议措施,如盘盈的货物如何处理、盘亏的货物是否有对应的责任人等。
2.部门主管审核
仓库部门主管收到《库存调整申请表》后,对申请表中的内容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包括差异原因是否合理、调整建议是否符合公司的库存管理政策等。部门主管需要在申请表上签署审核意见,如果同意调整,则将申请表转交给财务部门;如果不同意,则要注明原因并退回给仓库管理人员重新调查和填写。
3.财务部门审批
财务部门在收到经部门主管审核后的申请表后,从财务角度对库存调整进行审批。财务人员要核对调整后的库存数据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确保调整符合财务规范和会计准则。例如,对于盘盈的货物,如果计入营业外收入,要检查是否符合相关的会计政策;对于盘亏的货物,要核实是否需要进行成本调整等。财务部门审批通过后,在申请表上签字并注明审批意见。
4.重大差异需总经理审批
如果库存调整涉及的金额较大或者对公司的运营有重大影响(例如,盘盈或盘亏的金额超过一定的限额,或者调整可能影响到重要的生产计划或销售订单等),则需要总经理进行最终审批。总经理会综合考虑公司的整体利益、库存管理政策以及财务状况等因素,决定是否批准库存调整申请。
(三)系统调整
1.在ERP/WMS系统中创建调整单
经过审批后的库存调整申请,由仓库系统操作人员在企业资源计划(ERP)或仓库管理系统(WMS)中创建调整单。调整单应包含与《库存调整申请表》一致的信息,如货物名称、编号、规格型号、调整数量、调整原因等。
2.记录调整原因、数量、金额
在调整单中,要详细记录库存调整的原因,例如是因为未入账收货导致的盘盈,还是被盗造成的盘亏等。同时,明确记录调整的数量和金额,确保系统中的库存数据和财务数据能够准确反映实际情况。
3.关联审批单据编号
将调整单与对应的《库存调整申请表》的审批单据编号进行关联,以便在日后查询和审计时能够追溯库存调整的依据和审批流程
三、具体调整措施
(一)盘盈处理
1. 确认是否为未入账收货
仓库管理人员要重新检查近期的收货记录,包括送货单、采购订单等原始单据。与供应商进行沟通,核实是否存在货物已经送达但未及时办理入账手续的情况。如果是未入账收货,要及时补录收货信息到系统中,更新库存数量和相关财务数据。
2. 检查是否为系统出库未执行
查看系统中的出库记录,找出那些在系统中标记为已出库但实际货物仍在仓库的订单。调查原因,可能是出库操作失误或者是客户取消订单但未及时在系统中调整。如果是系统出库未执行,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重新执行出库操作或者取消出库记录,同时调整库存数量。
3. 无来源的盘盈按公司政策处理(通常计入营业外收入)
对于经过排查后仍然无法确定来源的盘盈货物,按照公司的库存管理和财务政策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将这些盘盈货物的价值计入营业外收入。在处理过程中,要确保相关的财务记录准确无误,并且有相应的文档记录作为支撑。
(二)盘亏处理
1.确认是否为未记录出库
仔细检查仓库的出库记录,包括纸质出库单和系统记录。询问仓库工作人员是否有未记录的货物发放情况,例如员工临时领用货物但未办理正式手续。如果发现是未记录的出库,要补全出库手续,包括填写出库单、更新系统记录等,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
以上贴子只是内容提要,完整祥细的内容在下面附件中,请下载后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