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料盘点法,核心就是盯紧“物料短缺”这个关键问题。它通过系统性地检查库存数量、在途物料情况以及生产需求数据,把那些即将缺料或者已经缺料的物料找出来,然后制定补货计划。具体来说,它的逻辑可以拆成四步:
一、到底什么是缺料盘点法?背后逻辑是什么?
第一步,需求预测:这就像给未来的物料需求“算一卦”。
咱们得根据生产计划、订单需求,或者参考历史数据,预估接下来一段时间里需要多少物料。
比如,下个月要生产1000台汽车,那根据BOM(物料清单),就能算出大概需要多少轮胎、多少发动机。
第二步,库存核对:这一步是“摸清家底”。
得把当前的库存数量、已经在路上的采购量,还有已经分配出去但还没使用的物料量都统计清楚。同时,还得明确安全库存的阈值,比如最低库存量是多少,再订货点设在哪儿。
第三步,缺口计算:这一步就是“找差距”。
把需求量和可用库存(现有库存 + 在途量 + 安全库存)做个对比,就能算出缺料数量是多少,以及大概什么时候会缺料。比如,需求量是500个零件,现有库存200个,在途100个,安全库存50个,那缺料量就是500 -(200 + 100 + 50)= 150个。
第四步,补货决策:这一步是“想办法填坑”。
根据算出来的缺口,制定采购或者调拨计划。关键物料得优先保障,毕竟它们一旦缺货,影响可能更大。
二、具体怎么操作?分步骤来更清晰
1. 先把该要的数据都收集好、理清楚
做盘点前,得把生产计划、物料清单(也就是常说的 BOM)、客户订单这些能反映需求的数据汇总起来,知道接下来要生产什么、需要哪些物料。同时,得统计清楚现在仓库里实际有多少货、已经向供应商下单还没到的有多少,还有那些已经分配给某个订单但还没领走的物料数量。另外,每个物料的安全库存底线也得明确,比如最少要剩多少、库存降到多少就得赶紧补货,这些数据都得提前弄准。
2. 仔细分析到底哪里缺、缺多少
分析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
一方面按时间算,比如按生产批次或者按天、按周来算,看看每个时间段需要多少物料;
另一方面按物料重要性分,先盯着那些关键物料,比如生产线上缺了就转不起来的瓶颈物料,这些高风险的缺料问题得优先处理。
具体算缺口的话,有个简单公式:缺料量 = 实际需要的数量 -(现在库存 + 在路上的货 + 安全库存),算出来是正数,就说明这物料不够了。
3. 制定补货策略,怎么补、补多少
如果是已经缺料或者马上就要断供的关键物料,就得启动紧急采购,该加急就加急,别犹豫。要是一时半会儿买不到,看看有没有能替代的物料,或者调整一下生产计划,先做不需要这个物料的产品。
长远来看,还得根据缺料情况调整安全库存,比如某个物料总缺,可能就得把安全库存调高点,减少以后再出问题的概率。
4. 盯着执行过程,及时跟踪调整
补货计划定了之后,采购订单或者调拨指令得赶紧下,明确要求到货时间,然后全程盯着供应商的生产和物流进度,确保能按时到货。货到了之后要及时入库,更新库存数据,保证系统里的数据和实际库存对得上。
另外,每次缺料的原因都得记下来,是供应商送货晚了,还是突然来了紧急订单需求变了,这些记录都是以后改进的重要依据。
三、缺料盘点法能用在哪些地方?
缺料盘点法的应用场景还挺广泛的,主要有三个:
制造业:这是缺料盘点法的“主战场”。
在制造业里,缺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让生产线停工。
比如汽车制造,缺一颗螺丝可能就影响整车的装配。
所以制造业特别需要缺料盘点法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零售业:零售业也得防缺货。尤其是节假日前,热门商品很容易卖断货。
这时候就可以用缺料盘点法来提前预判,及时补货,避免错过销售旺季。
项目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关键资源(比如设备、人力)的按时到位也很重要。
如果关键资源缺货,项目就得延期。所以项目管理也可以用缺料盘点法来确保资源供应。
四、这个方法有啥好处?又有哪些要注意的?
好处很明显
精准性高,不像全面盘点那样费钱费力,就盯着缺料问题使劲,效率高。
时效性强,能快速响应生产和销售需求,减少因为缺料停工造成的损失。
而且灵活,能根据缺料的紧急程度调整策略,先保重要的。
…………
以上贴子只是内容提要,完整祥细的内容在下面附件中,请下载后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