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货物运输的日常作业里,货车装得合理、操作守规矩,对运输安全、货物能不能完好送到、干活效率以及成本控制都挺关键的。不管是跑长途的重型货车,还是城里配送用的轻型货车,都得照着科学的装载方法和标准流程来做,这样才能尽量避免货物碰坏、车子侧翻、违反交通规则这些麻烦事。
下面就从装载前的准备、核心的装载技巧、一线作业的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这四个方面,慢慢跟大家说清楚。
一、装载前:做好 “三维检查”,夯实安全基础
装载作业并非盲目堆砌货物,而是需通过 “车辆、货物、工具” 的全方位检查,明确装载条件与约束,为后续操作提供依据。这是避免装载失误的第一道防线。
(一)车辆状态检查:确保 “承载合规、性能可靠”
1.合规性核查:首先确认车辆行驶证上的 “核定载质量”“核定载人数”“外廓尺寸” 等参数,严禁超载、超宽、超高、超长装载(具体限值需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重型货车总高度从地面起不超过 4 米,集装箱货车不超过 4.2 米,载运集装箱以外的货物不超过 2.5 米;总宽度不超过 2.5 米;总长度不超过 18.1 米)。同时检查车辆是否已办理道路运输证、年检是否合格,避免因证件不全或车辆不合规导致运输风险。
2.关键部件检查:重点检查轮胎(胎压是否正常、花纹磨损是否超标、有无鼓包或裂纹)、制动系统(刹车片厚度、制动液液位、制动管路有无泄漏)、悬挂系统(钢板弹簧有无断裂、U 型螺栓是否紧固)、货厢(栏板、底板有无变形或破损,栏板锁止装置是否灵活可靠)及灯光(转向灯、刹车灯、示廓灯),确保车辆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3.承载面清理:清扫货厢内的杂物、油污、尖锐凸起物,若运输易损货物(如家电、玻璃制品),需在货厢底板铺设防滑垫(橡胶垫、毛毡等),避免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因颠簸滑动造成破损。
(二)货物信息核对:明确 “装载要求、优先级”
1.基础信息确认:对照货运单,核对货物的名称、数量、重量、体积,计算货物总重量(含包装),确保不超过车辆核定载质量。对于散装货物(如砂石、煤炭),需通过地磅称重;对于成件货物(如纸箱、托盘),可通过体积公式(长 × 宽 × 高)估算体积,合理规划货厢空间。
2.特殊货物识别:重点识别危险品(如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货物)、易损货物(如精密仪器、生鲜食品)、异形货物(如大型设备、管材)。危险品需确认是否具备危险品运输资质,且需单独装载、做好隔离与警示;易损货物需标注 “易碎”“向上” 等标识,明确轻拿轻放要求;异形货物需测量最大尺寸,判断是否符合道路通行限制,同时规划专用固定方案。
3.装载优先级排序:根据 “先送后装、后送先装”“重不压轻、大不压小”“易损在下、耐磨在上” 的原则,确定货物装载顺序。例如,城配场景中,末端配送的货物需放在货厢外侧或上层,便于卸货;重型货物(如金属构件)需放在货厢底部中央,避免集中受力导致车辆重心偏移;轻型易碎货物(如陶瓷制品)需放在上层,且避免被其他货物挤压。
(三)工具与辅助材料准备:保障 “操作高效、固定牢固”
根据货物类型与装载需求,提前准备好装载工具与固定材料:
1.装载工具:叉车(用于托盘货物)、液压搬运车(用于重型成件货物)、起重机(用于大型设备)、撬棍(用于调整货物位置)、卷尺(用于测量尺寸)、地磅(用于称重);
2.固定材料:钢丝绳(配紧线器,用于重型货物固定)、尼龙扎带(用于轻型货物捆绑)、防滑网(用于覆盖散装货物或防止上层货物滑动)、木方 / 垫木(用于垫高货物、分散压力或隔离不同货物)、缓冲材料(气泡膜、珍珠棉、泡沫板,用于易损货物包装防护)。
同时需检查工具的完好性,如叉车制动是否灵敏、钢丝绳有无断丝、紧线器是否能正常锁止,避免因工具故障影响装载效率或安全。
二、核心装载技巧:
科学的装载技巧是平衡 “装载量” 与 “安全性” 的核心,需结合货厢结构、货物特性,通过合理的货物布局与固定方式,实现 “满载不超载、稳固不滑动”。
(一)货物布局
1. “均衡分布” 原则:将货物重量均匀分布在货厢底板上,避免重心偏向一侧(左右偏差不超过 5%)或前后偏移(前重后轻易导致制动时车头下沉,后重前轻易导致转向失控)。对于重型货物,需居中放置,若需并列放置,需保持左右对称;对于长条状货物(如钢材、管材),需尽量与车辆行驶方向平行放置,避免横向放置导致重心偏移。
2.“紧密贴合” 原则:利用货物形状互补,减少货厢内的空隙。例如,成件纸箱货物可采用 “交错码放” 方式(每层货物错开半个箱体),增强堆码稳定性,同时填满空隙;散装货物(如粮食、饲料)需装满货厢,避免运输过程中因晃动导致货物偏移。但需注意,易损货物之间需预留一定缓冲空间,并用缓冲材料填充,防止挤压破损。
3.“分层装载” 技巧:对于多类型、多批次货物,采用分层装载时需遵循 “下层重、上层轻,下层大、上层小” 的规律。每层货物堆码高度不宜超过货厢栏板高度(若需超高装载,需办理《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且每层需铺设防滑垫或防滑网,防止上层货物滑动。对于托盘货物,可采用 “堆垛式” 装载,确保托盘与货厢底板贴合,且相邻托盘之间无明显空隙。
4.“特殊货物” 专项布局:
4.1危险品:需与普通货物隔离装载,且不同种类危险品(如易燃品与氧化剂)不得混装,货厢内需配备灭火器、防泄漏工具,且张贴危险品警示标识;
4.2生鲜货物:需根据货物保鲜需求(如温度、湿度),在冷藏货厢内合理规划空间,避免货物堆积过密影响冷气循环,同时确保货物与冷风机之间预留 10-15cm 的通风间隙;
4.3大型设备:需使用垫木垫高,使设备重心与货厢重心重合,若设备超出货厢长度或宽度,需在超出部分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如反光条、警示灯)。
(二)货物固定:根据货物特性,选择适配方式
货物固定的核心目标是 “限制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水平滑动与垂直跳动”,需根据货物重量、体积、包装形式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
1.轻型货物(单重<50kg):
成件纸箱、袋装货物:采用尼龙扎带交叉捆绑,或用防滑网覆盖后,将网的四角与货厢栏板挂钩固定;
小型易损货物:先装入周转箱或纸箱,再将周转箱与货厢栏板用扎带固定,避免单个货物滑动。
2.中型货物(50kg≤单重<500kg):
托盘货物:用叉车将托盘叉至货厢指定位置后,在托盘前后左右用木方抵住,再用钢丝绳或绑带将托盘与货厢地锚(或栏板挂钩)固定,每托盘至少固定 4 个点(前后左右各 1 个);
箱装设备:在货物与货厢栏板之间放置垫木,再用紧线器拉紧钢丝绳,使货物与栏板紧密贴合,钢丝绳与货物接触处需垫上软布,避免磨损货物包装。
3.重型货物(单重≥500kg):
大型设备、金属构件:采用 “钢丝绳 + 紧线器” 多点固定,通常每侧固定 2-3 个点,钢丝绳需穿过货物的吊环或专用固定孔,若货物无固定孔,需用木方将货物夹紧后再捆绑;同时可在货物底部与货厢底板之间铺设防滑垫,增大摩擦力;
4.散装重型货物(如砂石、矿石):
装满货厢后,用防滑网覆盖整个货厢顶部,并用钢丝绳将网的边缘与货厢栏板紧固,防止货物在行驶过程中洒落。
固定质量检查:固定完成后,需手动检查货物是否有松动迹象,通过晃动货物、拉扯固定带 / 钢丝绳,确认无明显位移;对于重型货物,可启动车辆缓慢移动 1-2 米后停车检查,若货物无偏移,说明固定合格。
…………
以上贴子只是内容提要,完整祥细的内容在下面附件中,请下载后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