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现代物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情中一个新的增长点,江苏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已经将发展现代物流纳入省“十五”计划纲要。本文充分阐述了江苏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对江苏发展现代物流已具备的条件作了详尽地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江苏现代物流的发展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设,尤其对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物流园区的规划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关键字: 现代物流江苏发展基础设施实体经济政策法规
1、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
2、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4、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
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
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
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
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跌,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整体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不但造成物流产业自身发展的剧烈波动,而且对其他产业的物流服务供给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随着世纪经济的一体化,产业的全球化以及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物流通过对物流过程的严密组织和科学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服务的质量,降低了物流成本,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极高价值和创造潜力的新领域之一。因此,现代物流被普遍认为是企业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一些先进的国家如日本、美国早已物流作为一种产业纳入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中。我国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潜力和发展有前景十分广阔,目前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如北京、深圳等已经积极研究和制定促进地区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江苏作为中国的一个经济大省,也应该在借鉴国内外发民用航空物流业的经验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