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我们的全体员工在中心领导的组织下开始为期半天的物流仓储培训。认真学习了邮电学校老师对物流仓储知识的讲解,增长了许多关于物流的知识。现将所学到的知识与物管中心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谈谈我的想法。
仓库管理,是中国企业对于管理仓库的一种说法。在一些合资企业,将仓库和物流(走货)合并在一起叫做仓储管理。 现代文明开始以来,物流就已经存在了,它算不上是什么新生事物。然而,讲到所谓现代物流,尽管它好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但现实社会,实现最佳的物流,却已成为业务管理者最激动人心和最富挑战意义的作业领域之一。物流涉及到信息、运输、存货、仓储、物料搬运和包装等的集成。这些工作结合在一起就使整个物流管理成为一种既有挑战性又有价值的职业。
一、在库存管理方面使用条码技术
今天的仓库作业和库存控制作业已十分多样化、复杂化,靠人工去记忆处理已十分困难。如果不能保证正确的进货、验收、质量保证及发货,就会导致浪费时间,产生库存,增加成本。而今天在仓库中最普遍的技术话题是条码化,不论物流流向哪里,我们都可以自动地记录下物流的流动。条码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结合可以帮助我们合理的、有效地利用仓库空间,以最快速、最正确、最低成本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条码方案可对仓库中的每一种货物、每一个库位做出书面报告,可定期对库区进行周期性盘存,并在最大限度减少手工录入的基础上,确保将差错率降至零,且高速采集大量数据。
例如:某站仓库盘点时,操作人员用手持式条码终端采集器对货位进行扫描(条码终端采集器内有简单的软件,提供数据采集功能和统计功能),扫入货位号后,对应货物的物品号(如零件号)进行扫描,并键入该物品的数量,如此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把仓库中货物全部点清。然后将条码终端中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讯接口传给计算机。计算机中装有可进行数据系统和仓库管理的软件。一台计算机可同时为多台条码终端采集器服务。
条码技术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使用条码设备既方便又快捷,条码技术的效率是以往传统的纸上作业方式无法比拟的。若仓库管理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那么,条码技术是保证仓库作业优化,充分利用仓库空间,快速便捷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优先手段。
二、库存管理总体方面
库存管理所涉及的对象是库存项目,即企业中的所有物料。由于各种物料的用途不同,需求规律不同,补充库存的规律也不尽相同。因此,只有采用正确的库存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库存水平。库存物资是企业供需缓冲区。适量的库存可以应付各种生产状态的变化,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物资的库存又占据着企业大量的资金,减缓了物流过程和资金周转,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库存管理就是管理库存物资的供应和需求的平衡关系,这种平衡状况愈佳,则反映物资库存量愈低。
1.库存物资的分类
在众多的库存商品中,每一个商品的比重和管理方法都不尽相同,一般规律是:库存品种少(只占20%的商品),却占了销售利润的70%,我们把这类商品分类命名为A类商品;占库存量的30%的商品,销售利润占20%,我们把这类商品命名为B类商品;而占库存量的50%的商品,销售利润却只占10%,我们把这类商品命名为C类商品。虽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市场情况并不一定采用上述的比例,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参考这种方法将商品进行ABC分类库存管理,在进货资金的倾斜上,在库存商品的数量上,在库存商品的摆放上,A类商品应摆放在进出最方便的地方等等。
2.库存控制策略
库存信息的不准确,会导致过量的库存,或很高的废弃率,也可能导致计划不足,造成物料短缺,影响到计划的执行和客户服务。针对不同类型的库存项目,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对其管理和控制。对于A类物资,由于占用库存资金高达70%,故而要严格控制采购提前量和实际采购量。对于C类项目,尽管它的品种数量占库存项目的50%,但库存资金占用不足10%,这类物资可根据库存历史合理确定安全库存,并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来进行调整,即可满足用户和生产的需求。 B类库存项目介于A类和C类之间,对于某一具体的库存物资,与A、C类项目的亲疏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对B类项目的库存控制应分别结合A类策略和C类策略来综合确定其安全库存。安全库存是指为了满足用户和生产的要求,使生产不间断,并达到一定的用户服务水平,使库存项目达到最低库存量。由此可见,安全库存的确定还有赖于最高库存(水平)、再订购水平和订货提前期等因素。
尽管以控制库存项目的资金占用为主要指标来确定库存控制策略,但也不能忽视订货运作成本对库存成本的影响。对于需求相对平稳的库存项目,其库存控制应以经济订货数量为依据。库存项目的库存持有成本越低,它的订货运作成本将急剧上升,这些订货成本由物品价格、运输成本、客户满意度等要素构成,它将对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产生重要影响,是企业运作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因此,即使A类物资,为避免过大的订货运作成本,也应设立合理的安全库存。采用库存控制对于合理安排采购资金和物料需求计划,防止库存项目的超储与短缺,提高库存的控制水平,维护物流与资金流的平衡运动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