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运营的6个驱动要素是采购、库存、运输、设施、定价、信息。
二、三种需求预测的方法:定性法、时间序列法、因果分析法。
三、消费者需求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需求水平、需求趋势、季节性因素。
生命周期:进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弱期
系统需求(S)=需求水平+需求趋势*季节性因素
四、供应链管理的七大原则:
1、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
2、强调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并为其在供应链上定位,将非核心业务外判
3、各企业紧密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4、工作流程、实物流程、信息流程和资金流程的设计、执行、检讨和不断改进
5、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
6、缩短产品完成时间,使生产尽量贴近即时需求
7、减少环节直接的成本
五、分析供应链战略好竞争战略之间的匹配
1、沃尔玛的供应链战略从大超市的顾客层面反应潜在需求高,高反应。因此企业甲生产销售男士衬衣的成本应低,形成高效率的战略匹配,同时男士衬衫是通过沃尔玛完成销售,它的潜在需求不确定性低,潜在需求高,供应链战略和竞争战略是匹配的。
同样企业乙生产女士晚礼服为主,它的潜在需求不确定性高,潜在需求低,低反应,因此企业乙生产礼服的成本较高,形成低效率的战略匹配,因此它的潜在需求不确定性高,潜在需求低
六、库存:
1、库存政策影响供应链的反应和效益能力
①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②规模优势效益
③作为价格波动的对冲
④需求不确定性和更短前置时间
⑤突发事件
2、循环库存
循环库存产生的原因在于大批量地生产产品或采购原材料有利于供应链的某个阶段获取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大批量购买的规模即为批量规模,它是指供应链的某一个阶段在既定的时间内所要生产采购的产品数量。循环库存是批量规模的一半。
循环库存是全年平均库存。全年总需求/采购次数
3、安全库存
安全存储量,是指为了防止不确定性因素(如大量突发性订货、交货期突然延期、临时用量增加、交货误期等特殊原因)而预计的保险储备量(缓冲库存)。安全库存用于满足提前期需求。在给定安全库存的条件下,平均存货可用订货批量的一半和安全库存来描述。
4、平均库存如何计算(EOQ)
2*D(总需求量)*S(每次下单费用)除以h(持有成本系数)*C(单价)开方=EOQ
5、成本组成(画图)
6、每年采购次数
D(总需求量) 除以 EOQ=每年采购次数
7、安全库存
订货点— (每周平均需求)*补活周期=安全库存
8、平均库存量
安全库存+(EOQ除以2)=平均库存量
七、运输
1、运输方式
路,汽车:设施:公路、公路车站和车辆
优点:对于小、中批量商品的近距离运输,运费较便宜,而且经济
缺点:运输能力低;单位运费高;易遭偷窃
铁轨:设施:铁路、火车、车站及辅助设备
优点:运载能力较大,适用大宗货物的集中、迅速运输;中、远距离运输时运费便宜
缺点:灵活性差;基建成本大
海: 设施:天然水稻、港口和船舶
优点:高运输能力;低廉的单位运费
缺点:速度慢;路线迂回;受天气影响大
空: 设施:航空港、飞行器和航管设施
优点:速度快;受地形条件限制小
缺点:运输成本高;运载量有限;受气候影响大
2、配送方式
直接配送:不需要仓库库存大批量大
容易协调接受费用大不通过配送中心
送奶配送:运输、库存成本低增加协调、复杂程度、库存费和协调费
八、设施
1、考虑因素
战略因素、技术因素、宏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基础设施因素、竞争因素
2、设施选址方法
设施数量越多,设施成本越高
设施数量越多,运输成本先低后高;反应性越快,等待时间短
九、采购
1、评价供应商的标准:技术质量、商业评估标准、财务、道德
2、采购职责:评价选择供应商、标准管理、与供应商之间联系、合约职行
3、采购过程:产生需求、搜集信息、不同渠道、评价选择
4、采购内容:原材料、半成品和不见、产成品、维修支持用品、支持生产产品、服务采购、资本性设备、第三方采购
十、物流措施与理由
1、采用空运,成本增加但速度加快,减少库存
2、采用铁运,减少费用
3、在附近建工厂,减少运输成本
4、采取送乃路线
考虑配送中心----销售区的实际情况,考虑市场竞争情况。在设施条件固定情况下,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延时生产、功能化分布。
十一、配送方法带来的效益和费用
1、运输成本,设施成本
2、管理费用
3、库存成本
4、信息系统完善,内向成本,外向成本增加。 设施----物流-----库存
供应商质量管理十大原则
传统的来料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IQC内部管理,对外则作为一种被动式的关系.因伴随追求质量的提升及双赢的局面,IQC来料质量管理将转变为供应商的源头质量管理。企业不是被动的与供应商打交道,而且要主动的引导,改变,管理,维护它们之间的质量休系。
采购商对重要的供应商可派遣专职驻厂员,或经常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检查。
采购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品进行质量检测或现场检查。
采购商减少对个别供应商大户的过分依赖,分散采购风险。
采购商制定各采购件的验收标准、与供应商的验收交接规程。
对选定的供应商,公司与之簦订长期供应合作协议,在该协议中具体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双方互惠条件。
采购商可在供应商处设立SJQE. SJQE通过扮演客户的角色,从而达到推动供应商的质量。
采购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进行等级评比,制定和落实执行奖惩措施.
每年对供应商予以重新评估,不合要求的予以淘汰,从候选队伍中再行补充合格供应商。
采购商对重点材料的供应商上游厂商进行质量监控管理。
管控供应商材料的制程参数变更或设计变更时均需采购商的确认批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