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者需要具备全面的财务知识来有效地领导和管理企业。
财务素养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专业领域,更是每一位管理者都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财务知识领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财务挑战
一、 财务基础知识
(一)会计要素
1. 资产
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例如企业的固定资产,像厂房、机器设备等,这些资产有助于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价值。流动资产如现金、应收账款等,现金是企业运营的血液,能够随时用于支付各种费用;应收账款则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后,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收取的款项。
2. 负债
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常见的负债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短期借款是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各种借款,企业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偿还本金和利息。应付账款是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这体现了企业在商业活动中的信用关系。
3.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例如股东投入的股本,以及企业经过经营活动积累下来的未分配利润等。所有者权益反映了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二)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资产 = 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等式是整个财务会计的基础。它表明了企业的资金来源(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与资金运用(资产)之间的恒等关系。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任何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这个等式的平衡。例如,企业用银行存款购买设备,资产内部一增一减,等式依然平衡;企业向银行借款,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等式也保持平衡。
(三)财务报表
1.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的财务状况的报表。它按照“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编制。左边列示资产项目,按照流动性从高到低排列,如货币资金排在最前面,而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排在后面;右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负债按照偿还期限的长短排列,所有者权益则包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通过资产负债表,管理人员可以了解企业的资产规模、资产结构、负债水平以及所有者权益状况,评估企业的财务实力和偿债能力。
2. 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如月度、季度、年度)的经营成果的报表。它主要反映企业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项目。营业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营业成本则是与这些营业收入直接相关的成本,如生产产品所耗费的原材料、人工等成本。营业利润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后的余额。利润总额是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净利润则是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利润表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利润来源以及成本控制情况。
3.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它将企业的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反映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现金的收支情况,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反映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现金收支,如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处置这些资产收到的现金等;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反映企业在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收支,如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等。现金流量表有助于管理人员掌握企业的现金来源和用途,评估企业的现金创造能力和财务风险。
二、成本管理知识
(一)成本分类
1. 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会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例如生产产品所需的直接材料成本,生产的产品越多,所需要的直接材料就越多,直接材料成本总额就越高;再如直接人工成本,如果按照生产的产品数量计算工资,生产产品数量增加,直接人工成本总额也会相应增加。
2.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不受业务量变动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例如企业的厂房租金,不管企业生产多少产品,在租赁期内租金是固定不变的;企业的管理人员工资,在短期内也不会因为生产业务量的变化而改变。不过,固定成本的单位成本会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固定成本总额不变,业务量增加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就会减少。
3. 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是指介于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之间、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例如企业的水电费,其中一部分可能是基本的固定费用,如每月的基础水费或电费,这部分不随业务量变化;另一部分可能与业务量相关,如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设备的使用时间计算的电费,生产设备使用时间越长,这部分电费越高。
(二)成本控制
1. 预算控制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制定成本预算来进行成本控制。成本预算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计划,对成本费用进行预测和规划。例如,在生产制造企业中,对于原材料成本的预算,可以根据生产计划、产品的材料定额以及预计的材料价格来制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对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发现实际成本偏离预算成本,就要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2. 标准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在企业中,对于产品的生产可以制定标准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和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例如,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可以根据产品的设计规格和材料的标准用量、标准价格来确定。在生产过程中,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计算成本差异,对于不利差异要进行分析并改进,以降低成本。
三、财务分析知识
(一)财务比率分析
1. 偿债能力比率
(1)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为2左右比较合适,它反映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如果流动比率过低,说明企业可能面临短期偿债困难;如果流动比率过高,可能意味着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资金过多,资金利用效率不高。
(2)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 - 存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因为存货的变现能力相对较差。通常速动比率为1左右较为合适。
…………
以上贴子只是内容提要,完整祥细的内容在下面附件中,请下载后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