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汇编包含组织环境与相关方管理、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法律法规遵循、风险应对、目标管理、培训、文件控制等 28 项程序文件,覆盖了三体系标准要求的核心要素。各程序文件明确了管理流程、职责分工、实施方法及记录要求,为公司各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统一的行动准则。
=====全文目录=====
XCWY-QES-02-01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控制程序 1
XCWY-QES-02-02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3
XCWY-QES-02-03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 8
XCWY-QES-02-04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13
XCWY-QES-02-05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控制程序 15
XCWY-QES-02-06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20
XCWY-QES-02-07 组织变更管理控制程序 23
XCWY-QES-02-08 培训、意识和能力控制程序 27
XCWY-QES-02-09 组织知识管理控制程序 31
XCWY-QES-02-10 文件控制程序 34
XCWY-QES-02-11 记录控制程序 38
XCWY-QES-02-12 与服务有关要求的评审程序 40
XCWY-QES-02-13 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控制程序 42
XCWY-QES-02-14 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44
XCWY-QES-02-15 顾客或外部供方财产控制程序 46
XCWY-QES-02-16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 47
XCWY-QES-02-17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49
XCWY-QES-02-18 不合格控制程序 51
XCWY-QES-02-19 环境及安全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52
XCWY-QES-02-20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54
XCWY-QES-02-21 顾客投诉及满意测量控制程序 55
XCWY-QES-02-22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57
XCWY-QES-02-23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60
XCWY-QES-02-24 事故、事件、不符合控制程序 64
XCWY-QES-02-25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7
XCWY-QES-02-26 废弃物控制程序 68
XCWY-QES-02-27 相关方施加影响控制程序 69
XCWY-QES-02-28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控制程序 70
=====正文节选=====
XCWY-QES-02-01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保证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全面识别本公司物业管理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从而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备重大影响的因素;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 范围
适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涉及的公司物业管理服务活动过程和相关管理的部门。
3 职责
3.1 综合办公室:是本程序的归口项目部门,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3.2 总经理: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3.3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监视、评审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3.4 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监视、评审并拟定应对措施。
4 程序
4.1 组织环境管理
4.1.1 在建立与持续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4.1.2 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识别项目如下:
a)综合办公室:内部(公司内部管理、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过程能力、企业的知识和管理绩效等,包括正面和负面要素或条件);外部(考虑国际、国内、地理位置、现存污染、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包括正面和负面要素或条件,优势或劣势);公司相关的合规性义务、公司单元、职能和物理边界;公司实施环境控制与施加影响的权限和能力。
b) 综合办公室:内部(财务因素),外部(经济环境)。
d) 项目部/工程部:内部(服务、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e) 管理者代表:内部(战略、知识、人员能力、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4.1.3 各部门识别后,管理者代表整理汇总将结果登记在《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上。
4.1.4 内外部环境要素监测与更新:
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审。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部环境要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进行修订。
4.2 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管理
4.2.1 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监视和评审:
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银行、工会、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监视和评审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项目如下:
a) 管理者代表:所有者、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b) 综合办公室、项目部、工程:顾客、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外包加工方、供应商、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c) 综合办公室:员工代表、附近企业及居民、银行、工会、社会团体。
4.2.2 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进行汇总整理。
4.2.3 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监测与更新: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审。
4.2.4 各部门在获得内外部环境要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进行修订。
4.3 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评审
每次管理评审前,管理者代表汇总企业内外部环境要素情况及相关方的期望与要求的相关资料,并提交管理评审。
XCWY-QES-02-02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物业管理服务活动中能够控制和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并适用于公司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更新识别和评价活动的管理。
2 目的
为了全面识别本公司物业管理服务活动中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从而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备重大影响的因素,以便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3 术语定义、引用标准及其它要求
3.1 环境因素: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要素。一个活动可能对应多个环境因素。
3.2 重要环境因素: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4 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工作,并对相关文件予以批准确认。
4.2 综合办公室负责对公司的环境因素进行汇总、登记、核定并负责确定重大环境因素评价的组织工作。
4.3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内的环境因素进行调查识别、登记,并进行初步自我评价,报综合办公室,并参加重大环境因素的确定工作。
5 程序内容
5.1 环境因素的识别
5.1.1 环境因素识别的要求和方法
各部门按下列要求进行本部门工作范围内的环境因素识别。
1) 选择活动和过程时,应该考虑到从采购到交付服务的全过程。(一个过程);
2) 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3) 识别环境因素时要考虑:(8种情况)
——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暂不涉及。
——向水体排放的污染物:循环排污水、地面冲洗水的SS。暂不涉及。
——土地污染:暂不涉及。
——固体废物;办公废物、生活垃圾等。
——环境噪音:办公场所设备噪音、汽车噪音等。
——化学危险品对环境的影响:办公设备维修中使用的机油、打印耗材等有害品。
——原材料、资源、能源的使用:节约能源(水、电、煤、汽等)。
——其他环境问题:厂区绿化、区域内汽车尾气及其周围居民等相关方要求等。
4) 识别因素时,应用下列二种方法或联合使用;
——调查法:调查本部门的作业过程、服务中能够产生并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作业。
——现场观察法:观察本部门的作业过程、服务中能够产生并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结果。
5) 实施识别工作时,应将本部门的作业活动、服务进行分析,各方面环境问题尽量全面识别出来,并填写《环境因素评价表》。
6) 将一览表填好交于综合办公室,综合办公室对各部门已识别出来的环境因素和初步自我评价结果进行分类、登记、核定,作为环境及重大环境因素评价的依据。
7) 由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公司各部门组成初始环境评审组,进行初始环境评审,最终确定。
5.2 新增项目的环境因素识别
5.2.1 新增、扩建、改造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时,由综合办公室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进行检查、分类、登记、核定。
5.2.2 环境因素的更新
在公司的作业活动、服务发生较大变化或购置新的设备时,由涉及部门在一周内按本程序的要求对发生变化的作业活动、服务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并将结果在6天内报送于综合办公室,由综合办公室在一周内将环境因素识别和影响一览表补充完整,并组织进行评价,对新增的重要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
5.3 环境因素的评价
5.3.1 确定评价流程
5.3.2 确定评价方法
1) 采用评分判定法,对各部门提交的环境因素识别表内容进行评分并判定。
2) 由综合办公室组织,各部门负责人等组成评审组,对各部门一览表内容进行判定,以评审会议形式作出。
5.3.3 评分判定原则
1)符合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其他组织应遵守要求的都确认为重要环境因素,分值不限。
2)其他情况下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时应考虑下列情况:
a)影响范围;超出社区 .a=5分; 周围社区 .a=3分; 公司界内 .a=1分。
b)影响程度;较严重 .b=5分;一般化 .b=3分;轻微的.b=1分。
c)发生频次;持续发生.c=5分;间歇发生.c=3 分;偶然发生 .c=1分。
d) 相关方的关注度;强烈关注 .d=5分;一般关注 .d=3 分;微弱关注 .d=1分。
…………
以上贴子只是内容提要,完整详细的内容在下面附件中,请下载后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