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管易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查看: 54|回复: 0

生产物料管理与控制:作业排序、生产物料控制及限额发料

[复制链接]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或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该如何精准判断 “发多少料才不超定额”?面对不同生产线的领料需求,怎样排序才能避免车间待料或物料积压?生产过程中若出现物料损耗超标,又该从哪些维度追溯原因?这些问题的答案,恰恰藏在 “生产物料管理与控制” 的系统性逻辑里。

=====全文目录=====

1节、生产作业计划与作业排序
一、作业计划的内容和目标
二、作业计划的影响因素
三、生产控制部门的责任
四、作业排序规则及评估准则
2节、生产物料控制
一、生产物料控制的概念及内容
二、生产物料控制需要的基础数据
三、生产过程中物料控制方法
3节、限额发料
一、物资消耗定额
二、限额发料的作用与依据
三、限额发料的组织方式
四、限额发料执行情况的对比分析

=====正文节选=====

第一节、生产作业计划与作业排序
一、作业计划的内容和目标
生产作业计划是一个达到某些生产目标的时间表,制定生产计划就是要编制这样一张时间表。

(一)、作业计划的内容
确定定单的加工顺序(有限顺序),即对订单进行排序;
确定机器加工每个工件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
情况变化时,对计划进行调整或修改。
在作业计划不合理的车间,作业等待时间占总生产周期的95%

(二)、作业计划的目标
制定生产计划可也有很多目标:
A、根据顾客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加工;
B、在制品库存最小化
C、反应时间最短化
D、完成时间最小化
E、系统时间最小化
F、设备和劳动力利益利用最大化
G、闲置时间最小化
H、作业延迟最小化
加工车间的生产作业计划,也叫做车间控制、生产控制或生产活动控制。

二、作业计划的影响因素
生产作业计划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① 作业到达模式:静态模式、动态模式
②设备的数量和种类
③工人和机器的比例 : 机器限制系统、劳动限制系统
④作业的流动模式:流程式、流动式
⑤分配作业的优先规则

三、生产控制部门的责任
生产控制部门是生产计划执行层面的指挥中心,其核心责任包括:
(一)安排负荷(Loading)
根据主生产计划,将生产任务合理分配至各工作中心,并利用负荷图等工具进行产能评估,确保任务量与生产能力匹配,避免产能过剩或不足,实现均衡生产。
(二)作业排序与派工(Sequencing & Dispatching)
依据预定的优先规则(如SPT、EDD等),确定各工作中心内作业的加工顺序。生成派工单后,通过制造执行系统(MES)、电子看板或书面指令等方式,及时、准确地将生产任务下达至具体操作人员或设备。
(三)生产过程控制(Controlling)
对生产全过程进行主动监控与管理,具体包括:
1.进度跟踪:实时收集各作业的实际进度数据。
2.偏差监控: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及时识别延迟、停机、质量异常等偏差。
3.干预与纠偏:分析偏差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如调整资源、更改排序、协调维修等)以最小化偏差影响,确保计划达成。
4.数据反馈:记录并反馈实际工时、物料消耗、生产效率等关键数据,为计划优化、定额修订和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四)生产调度与协调
作为生产的神经中枢,负责协调与生产相关的各个部门(如仓储、物流、维修、质量等),解决生产现场出现的突发问题,确保生产流程的顺畅进行。

四、作业排序规则及评估准则
(一)、排序规则
工件等待:工件的某道工序完成后,下道工序的机器正在加工其他工件,则是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开始加工,称为工件等待
机器闲置:机器已完成对某个工件的加工,下一个加工工件还未到,称为机器空闲。
良好的排序就是要使工件等待和机器空闲最小化,最常见的排序规则如下:
1、先到先服务(FCFS)
2、最短加工时间(SPT),这一排序规则的结果是平均流程时间最短,在制品库存减少
3、最早交货日期(EDD)
4、关键率(CR)
关键率,在这一规则下,加工的下一项作业是在所有等待加工的作业中关键率最低的作业,即优先选择临界比最小的工作。
关键率=交货日期的时间/剩余加工所需要的时间
CR>1.0意味着作业进度较计划提前
CR<1.0意味着作业进度晚于计划
CR=1.0意味着作业进度与计划同步

(二)、评估排序规则的准则
(1)、平均流程时间。在每个车间作业任务的平均滞留时间。
(2)、系统中的平均任务数。每天每个车间平均任务数量。
(3)、平均延迟时间。作业任务实际完成时间超过承诺完成时间的平均值。
(4)、调整成本。在一组任务中完成所有机器调整的总成本
例题:
排序规则的比较:
某艺术公司彩扩部,周一上班陆续接到5个用户提出的交货要求,应怎样安排?
1.png

(1)、按先到先服务(FCFS)规则排序的排序情况
2.png
平均流程时间=(3+7+9+15+16)/5=10天
平均延误时间=(0+1+2+6+14)/5=4.6天

(2)、按最短加工时间(SPT)规则排序情况
3.png
平均流程时间=(1+3+6+10+16)/5=7.2天
平均延迟时间=(0+0+1+4+7)/5=2.4天

(3)、按最早交货日期(EDD)规则排序情况
4.png
平均流程时间=(1+4+8+10+16)/5=7.8天
平均延迟时间=(0+0+20+3+7)/5=2.4天
所以最短加工时间(SPT)规则安排订单的加工顺序最优。

…………

以上贴子只是内容提要,完整详细的内容在下面附件中,请下载后阅读:

生产物料管理与控制:作业排序、生产物料控制及限额发料.docx

39.61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积分: 贡献 -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仓库管理网

GMT+8, 2025-8-31 18:29

Powered by 库管易

KuGuanY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