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管易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查看: 188|回复: 0

固定资产折旧解析:四大方法、计算公式、选择依据与案例

[复制链接]
仓库里的叉车、货架、搬运设备都是公司的重要资产。了解折旧,能帮你明白这些设备如何“算成本”、何时该更新。
本文用简单语言讲清四种折旧方法、怎么算、怎么选,让你看得懂、用得上。


一、固定资产折旧概述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折旧的实质与目的:简要说明折旧不仅是成本分摊的过程,更是为了体现资产消耗和价值递减,实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为资产更新积累资金。

复核的具体情形:列举何时需要进行复核,例如:技术更新导致资产提前淘汰、使用强度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环境改变等

1.影响折旧的因素
(1)固定资产原价
(2)预计净残值
(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2.计提折旧的范围
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3. 折旧方法分类逻辑说明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按折旧速度可分为两类:
•匀速折旧法:包括平均年限法(按时间匀速)、工作量法(按实际使用强度匀速),特点是各期折旧额相对均衡;
•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特点是固定资产使用前期计提折旧多,后期少,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及谨慎性要求。

特别注意:
第一,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下月起不提折旧。
第二,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
第三,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但不需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第四,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如有改变应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二、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折旧方法的选择应当遵循可比性质量要求,如需变更,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方法选择的原则与影响
•资产效益模式:如车辆适用工作量法,技术更新快的设备适用加速法。
•财务报表影响:加速法前期利润较低,直线法利润平稳。
•税收影响:注意税法规定(如最低折旧年限)可能与会计处理存在差异,汇算清缴时需做纳税调整。

(一)平均年限法
按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由于按照这种方法计算的折旧额在各个使用年份或月份都是相等的,折旧的累计额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因此这种方法也称直线法。
计算公式如下:
1.png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例】某企业有一厂房,原价为3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按照有关规定,该厂房的预计净残值率为2%。则:
年折旧率=(1-2%)÷20×100%=4.9%   
月折旧率=4.9%÷12=0.41%         
月折旧额=300 000 ×0.41%=1230(元)

预计净残值有两种表述形式:
一是直接给出净残值额(如‘预计净残值 5000 元’);
二是给出净残值率(如例题中 2%),
此时预计净残值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预计净残值率。
两种形式可灵活转换,计算年折旧率时均需先确定净残值额。

• 优点:计算简单,易于理解,各期折旧额稳定。
• 缺点:忽略资产使用效率的递减规律,维修费用随使用增加可能导致后期总费用上升。
•  适用:各期使用程度均衡、效益产生稳定的资产,如房屋、建筑物。

(二)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指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2.png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例】某企业有货运卡车一辆,原值为80 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5%,预计总行驶里程为30万公里,当月行驶里程为2 000公里。该项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里程折旧额=80 000 ×(1-5%) ÷300 000=0.25(元/公里)  
本月折旧额=2 000 ×0.25 =500(元)
•  优点:按实际使用情况计提,体现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
•  缺点:需要准确预估总工作量,实际操作中工作量统计可能不精确。
• 适用:使用不均衡、损耗与工作量直接相关的资产,如运输设备、专业机器。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加速折旧法是指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则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速度的一种方法,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要求。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折旧率来计算各期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判断标准:“‘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指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的倒数第二年,如预计使用 5 年,则第 4 年、第 5 年为‘到期前两年’;若预计使用 8 年,则第 7 年、第 8 年适用直线法摊销。

计算公式为:
3.png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在计算折旧率时,没有考虑预计净残值,这样会导致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期满时已提折旧总额不等于应提折旧总额,即固定资产处置时其账面净值不等于预计净残值。为解决这问题,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予以平均摊销。

【例】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100 000元,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4 000元。
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各年折旧额见表3-1。
双倍直线折旧率=2/5×100%=40%
从第四年起改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第四、第五年的年折旧额=(21600-4000)÷2=8 800(元)
4.png

…………

以上贴子只是内容提要,完整详细的内容在下面附件中,请下载后阅读:

固定资产折旧解析:四大方法、计算公式、选择依据与案例.docx

75.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积分: 贡献 -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仓库管理网

GMT+8, 2025-9-26 02:52

Powered by 库管易

KuGuanY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