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不仅仅是一套流程标准,更是我们对自己提出的更高要求。
通过本规范的落地实施,持续优化交付流程,提升客户满意度,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目的
为规范公司订单交期的管理流程,明确各部门在订单交期管理中的职责与协作方式,确保订单能够按照承诺的交期准时、准确地交付给客户,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公司运营效率,特制定本规范。
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销售订单(包括常规订单、紧急订单、特殊订单等)从接单、评审、生产、物流到交付的全过程交期管理。
3. 术语与定义
•订单交期 指客户下达订单至产品交付到客户指定地点的整个时间周期。
•承诺交期: 指公司向客户承诺的最终产品交付日期。
•生产周期): 指从生产计划下达至产品完成生产并检验合格所需的时间。
•物料齐套周期 指所有生产所需物料(包括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等)齐备并可投入生产的时间。
•变更交期 指因各种原因导致承诺交期需要提前或延后的情况。
•交期达成率: 指按时交付的订单数量占总订单数量的百分比,是衡量交期管理绩效的关键指标。
4. 职责与分工
5. 管理流程
5.1 订单接收与评审
•订单接收: 销售部接收客户订单(含交期要求),在ERP系统中创建订单。
•初步评估: 销售部初步判断订单的可行性(如产品、交期)。
•组织评审: 对于新客户、新产品、紧急订单或交期要求严苛的订单,销售部需组织计划、采购、生产、质量、技术等部门召开订单交期评审会议。
评审内容:
•物料齐套情况及采购周期。
•生产产能负荷及排程可行性。
•技术工艺要求及潜在风险。
•质量检验周期。
•物流运输时间。
•综合评估后,各部门给出明确的交期建议。
•确定承诺交期: 销售部根据评审结果,与客户协商确定最终的承诺交期,并获得客户书面确认(邮件、合同等)。
5.2 计划与排程
•计划制定: 计划部根据确认的订单和承诺交期,在ERP系统中制定详细的主生产计划(MPS)和物料需求计划(MRP)。
•采购执行: 采购部根据MRP结果,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并持续跟进物料到货情况。
•生产排程: 计划部将生产计划下达至生产部,明确各工序的开工和完工时间。
5.3 生产执行与监控
•生产启动: 生产部根据生产计划组织生产。
•进度汇报: 生产部每日/定期向计划部汇报实际生产进度。
•过程监控: 计划部通过ERP系统或看板,实时监控生产进度、物料消耗和质量状况。
•异常预警: 任何部门发现可能导致交期延误的异常(如物料短缺、设备故障、质量问题、产能不足等),必须立即通知计划部和销售部。
5.4 交期变更管理
•发起变更: 当出现不可抗力或重大异常导致无法按原定交期交付时,责任部门(通常是计划部或采购部)应立即评估影响,提出交期变更申请。
•内部沟通: 计划部与销售部沟通,确认变更的必要性和新交期的可行性。
•客户沟通: 销售部负责与客户沟通交期变更事宜,说明原因,争取客户理解,并获取客户对新交期的书面确认。
•系统更新: 获得客户确认后,销售部在ERP系统中更新订单交期,并通知所有相关部门。
•记录存档: 所有交期变更的沟通记录、客户确认文件需存档备查。
5.5 发货与交付
•成品入库: 生产完成后,产品经质量检验合格后,由生产部移交至仓库。
•发货安排: 仓库/物流部根据销售订单的承诺交期,安排发货。
•信息同步: 物流部将发货信息(运单号、预计到达时间等)及时反馈给销售部和客户。
•交付确认: 客户签收后,销售部或客服部需进行交付确认,完成订单闭环。
6. 信息管理与工具
•ERP系统: 作为订单交期管理的核心平台,用于订单录入、计划排程、物料管理、生产跟踪、交期更新等。
•生产看板/可视化管理: 用于现场实时展示生产进度和交期状态。
•定期会议: 如每日生产例会、每周订单评审会,用于沟通协调。
•报告: 定期生成《订单交期达成率报告》、《延期订单分析报告》等。
7. 绩效考核
•要指标:
•订单交期达成率: 目标值 ≥ 98%。
•交期变更次数/频率: 目标是持续降低。
•客户交期投诉率: 目标是零投诉。
•考核方式: 将上述指标纳入相关部门(销售、计划、采购、生产)的绩效考核体系。
…………
以上贴子只是内容提要,完整详细的内容在下面附件中,请下载后阅读: |
|